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幼科》 內(nèi)疳

    作者: 王肯堂

    《圣惠》云∶小兒乳食不消,心腹虛脹,眼目澀癢,體熱皮枯,腸胃不調(diào),痢下五色,漸漸羸瘦,蟲蝕肛腸,日月彌深,痢轉(zhuǎn)不止,故號內(nèi)疳。錢氏云∶疳在內(nèi),則目腫腹脹,利色無常,或沫青白,漸瘦弱,此冷證也,宜使君子丸。

    使君子丸治臟腑滑,及疳瘦下痢,腹脅脹滿,不思乳食,常服安蟲補(bǔ)胃,消疳肥肌。

    濃樸(去粗皮,姜汁涂炙,半兩) 使君子(去殼,一兩,面裹煨) 陳皮(去白,一分) 甘草(炙,銼,半兩)訶子(半兩,半生半煨,去核) 青黛(半兩,是兼驚及帶熱渴者,宜此方,如只臟腑不調(diào),不用青黛)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小雞頭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兒生百日以上、三歲以下服半丸,乳汁化下。元方,無青黛。

    東垣濃腸丸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不能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利色無常。

    陳皮 半夏 蒼術(shù) 人參(各三分) 麥 枳殼 曲末(各五分) 青皮 濃樸(各二分)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湯送下。忌飽食。

    張渙金粟丹治腹大疳瘦,好吃泥土,泄利不調(diào)。

    干蟾(五枚,酥炙焦黃) 川黃連(夏用二兩,冬用一兩) 母丁香 濃樸(姜汁制) 草龍膽(各一兩) 夜明砂(微炒) 蟬殼(洗) 訶子皮(微炮。各半兩。以上搗羅為細(xì)末,次用) 好朱砂(細(xì)研,水飛) 青黛(研,各一兩) 好麝香(半兩,研)

    上件一處拌勻,用煉蜜一半、白面糊一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本事》芎樸丸治小兒疳瘦,瀉白水,腹脹。

    芎 濃樸(各一兩) 白術(shù)(半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三歲以下半丸。

    小兒腹大泄瀉,水谷不化,吃食不知饑飽,累效。

    神曲(炒) 麥芽(炒) 三棱 青皮 香附 山楂 濃樸 甘草 藿香 枳實(shí) 地黃砂仁 黃連 棗子(各等分)

    上為末。白湯調(diào)下,量兒加減。

    《圣惠》木香丸治小兒內(nèi)疳,乳食不調(diào),心腹脹滿,肌膚羸瘦,下痢無常。

    木香 蟬殼(微炒,去足) 麝香(細(xì)研) 黃連(去須) 黃丹(微炒) 熊膽(研入) 夜明砂(微炒) 干蟾(涂酥,炙微焦。各一分) 赤石脂(半兩) 肉豆蔻(一顆,去殼) 田父(半兩,炙令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浸蒸餅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粥飲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蘆薈丸治小兒內(nèi)疳,四肢羸瘦,腹脹鼻癢,皮膚干燥,下痢不常。

    蘆薈 雄黃(各細(xì)研) 沒石子 蟬殼(微炒,去足) 蛇蛻皮(灰) 丁香 熊膽(研入。各一分) 麝香(細(xì)研) 蟾酥(研入。各一錢) 黃連(半兩,去須)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黃米粒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別研一丸,吹入鼻中,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妒セ荨酚质罩勿崃?。

    麝香散治小兒內(nèi)疳,下痢不止,肌體消瘦,諸治未瘥。

    麝香 蘆薈(各細(xì)研) 蛇蛻皮(灰) 夜明砂(微炒) 蝸牛殼 黃連(去須,微炒) 沒石子(各一分)黃丹 定粉(各微炒,一兩) 訶梨勒(半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早辰午后各一服,看兒大小,加減服之。

    胡粉丸治小兒內(nèi)疳,下痢不止,昏沉多睡。

    胡粉(微炒) 青黛(細(xì)研。各半兩) 黃連(末,一兩,微炒) 麝香(一錢)

    上件藥同研令細(xì),以豬膽一枚取汁、和丸如黃米粒大。不計(jì)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譚氏殊圣》寶命丹治內(nèi)疳。

    皂角(一兩,炙令焦黑色,去皮為末,三分) 巴豆(二七個,去心膜,細(xì)研,新瓦上出油了,用之) 雄雀兒糞(二錢)

    上細(xì)末,以粟米飯丸,綠豆大。空心,溫水下三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