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查古籍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曾〕始則腹內(nèi)一小長塊,其硬如臂,從腰纏轉(zhuǎn),或左或右,良久痛甚,則見于皮下,不妨乳食。其證先因有疾表解未盡,遽爾下之太過,氣虛寒搏,郁結(jié)而成。法宜益氣理虛,用參苓白術(shù)散(不乳食)、沉香檳榔丸(癖)、木香莪術(shù)丸(宿食)為治,或間投白芍藥湯(疝)加人參、茯苓,水姜煎服。
癖痛治法詳癖門按∶ 瘕 癖四證,大同小異,治法亦無大分別,似不必瑣瑣作名,亦可也。
吊腎偏墜痛證治在陰腫門寒疝痛證治在疝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