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幼科》 丹毒

    作者: 王肯堂

    《圣惠》凡小兒一切丹,皆由風(fēng)毒在于腠理,熱毒搏于血,蒸發(fā)其外,其皮上熱而赤,如丹涂之狀,故謂之丹也。若又不歇,則肌肉壞爛。若毒瓦斯入腹,則殺人也。

    今以一方同療之,故號(hào)一切丹也。《嬰童寶鑒》小兒諸丹毒歌∶丹火初成似火燒,天火渾身赤轉(zhuǎn)饒,伊芳火膀邊青黑色,厲從額上起根苗,臀并谷道 丹毒,如帶 紅暴火調(diào),留火發(fā)時(shí)一日甚,改變無(wú)常五色標(biāo),家火頰連雙腋乳,天灶內(nèi)踝及陰尻,背并膝赤飛丹病,股內(nèi)臍陰尿灶招。巢氏云∶火丹候,往來(lái)如傷寒,赤著身、而日漸大者,是也。又云∶丹火候,狀發(fā)赤如火燒,須臾 漿起,是也?!秼肴娣健吩啤没鸬ふ撸鶃?lái)如傷寒,赤著身體,不從傷火而得名,如日出時(shí),以從其處,又名日丹,宜同用《千金》漏蘆散?!苍辰?jīng)云∶赤紫丹瘤,皆心火內(nèi)郁而發(fā),赤如丹砂。心主血,而火性熱,血熱相搏,陰滯于陽(yáng),即發(fā)丹毒,心虛寒則癢,心實(shí)熱則痛,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難療。先用百解散表之,次以當(dāng)歸散加連翹、荊芥,水煎服,及牛蒡湯加炒麻仁研碎同煎,與宣熱拔毒,其次赤葛散,或初用化丹湯亦好。有身上發(fā)時(shí),亦如前證,不甚燥癢,但見出浮于遍體,神昏不悅,名陰濕毒證,先以沖和飲加南木香水姜煎服,次用當(dāng)歸散、雄黃散,然此二證不問(wèn)赤白,若入腹入腎,多致為害,不可輕視如常,自取困爾?!矞承旱ざ?,乃熱毒之氣極,與血相搏而風(fēng)乘之,故赤腫及游走遍身者,又名赤游風(fēng),入腎入腹則殺人也。大抵丹毒雖有多種,病源則一,有赤丹毒遍身癢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脈未通者多發(fā)丹疹,皆由血有風(fēng)毒乘之,宜服防己散。

    葛根白術(shù)散治小兒赤白丹毒。

    白術(shù) 枳殼(各一錢) 茯苓(二錢) 木香(一錢半) 葛根(三錢) 甘草(二錢半)

    上銼散。用水一盞煎,不拘時(shí)服。

    犀角解毒散治小兒赤丹瘤。壯熱狂燥,睡臥不安,胸膈悶滿,咽喉腫痛,遍身丹毒。

    牛蒡子(炒,一兩五錢) 防風(fēng) 甘草(各二錢半) 荊芥穗(五錢) 犀角(一錢半)

    上銼散。用水煎,不拘時(shí)服。

    防風(fēng)升麻湯治小兒丹瘤赤腫。

    防風(fēng) 升麻 山梔(去殼) 麥門冬(去心) 木通 甘草節(jié)(各一錢)

    上 咀。用淡竹葉三片煎,食遠(yuǎn)服。

    荊芥散

    防風(fēng) 天花粉 羌活 生地黃 當(dāng)歸 蟬蛻(各等分)

    上,水煎服。

    百解散(驚)

    防己散

    漢防己(半兩) 樸硝 犀角 黃芩 升麻(各一分) 黃 (各一分)

    上 咀。竹葉水煎,量大小加減。

    牛蒡湯(咽喉)

    化丹湯解利丹毒遍身燥癢,發(fā)熱煩啼。

    川獨(dú)活 射干 麻黃(去根節(jié)) 青木香 甘草 黃芩 薄桂(刮去粗皮。各五錢) 石膏末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wú)時(shí)溫服。

    治小兒一切丹毒。漏蘆湯(一名漏蘆散)

    漏蘆 麻黃(去根節(jié)) 連翹 川升麻 黃芩 白蘞 甘草 川芒硝(各一分)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一方,加枳實(shí)(一分),麩炒微黃赤芍藥(一分),銼上為粗末。每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wú)時(shí)。

    〔丹〕小兒黑 、紅 、瘡癢、癮疹。并用防風(fēng)通圣散治之。

    治小兒月內(nèi)發(fā)一切丹。藍(lán)葉散

    藍(lán)葉(一兩) 黃芩 犀角屑 川大黃(銼,微炒) 柴胡(去蘆) 梔子仁(以上各一分)川升麻(一分半) 石膏(一分半) 甘草(半分,微炙)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竹瀝半臺(tái),更煎三兩沸。

    放溫,無(wú)時(shí),量?jī)捍笮〖訙p服,后同。(氣怯弱者可去大黃)

    治小兒一切丹,遍身壯熱煩渴。升麻散

    川升麻(一分) 黃芩(一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葛根(三分) 川大黃(微炒,一分)川樸硝(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wú)時(shí)。

    治小兒一切丹毒遍身赤痛。大黃散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防風(fēng)(半兩,去蘆) 川升麻(一分) 黃芩(一分) 麻黃(一分,去根節(jié)) 秦艽(去蘆,一分) 川樸硝(二分)

    上,同 咀。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wú)時(shí)。

    治小兒丹瘡,臟腑壅熱太過(guò),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大黃散

    川大黃(微炒) 川升麻 川樸硝 葵子(各半兩) 梔子仁(一分)

    上為粗末。每一錢,水一小盞,煎五分,去滓,量?jī)杭訙p溫服。以利為度。

    治小兒一切丹,發(fā)無(wú)常處,身熱如火燒。宜用升麻膏

    川升麻 川大黃 護(hù)火草 蛇銜草 梔子仁 寒水石 川芒硝 藍(lán)葉 生地黃 芭蕉根 羚羊角屑梧桐皮(各半兩)

    上細(xì)銼。以竹瀝浸一宿,明日漉出,卻入鐺中以臘月豬脂一斤,慢火熬一食久,乘熱以綿濾去滓,候冷成膏,瓷盒盛。旋取磨涂之,兼以膏如棗大,竹瀝化服之。

    《千金》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諸丹,毒瓦斯瘡癤方漏蘆 連翹 白蘞 芒硝 甘草(炙。各一分) 大黃(四分) 升麻 枳實(shí) 麻黃(去節(jié))

    黃芩(各一分半)

    上,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五合,分三服。

    又方 治小兒丹毒,大腫身熱,百治不折。

    寒水石(十六分) 干藍(lán)青(切) 竹瀝(各一升) 犀角 柴胡 杏仁(去皮尖,熬,研。各八分) 生葛汁(四合,澄清) 知母(十分) 甘草(五分) 羊角(六分) 芍藥(七分)梔子(十一分) 黃芩(七分) 蜜(二升) 石膏(十三分)

    上水五升,并竹瀝煮三升三合,去滓,內(nèi)杏仁脂、葛汁、蜜、微火煎二升。三歲兒服二合,大者量加之。藥分太大,嬰兒服未得。

    又方 治小兒丹,數(shù)非一,皆主之。

    大黃 甘草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芷 獨(dú)活 黃芩 芍藥 升麻 沉香 青木香木蘭皮(各一兩) 芒硝(三兩)

    上,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內(nèi)硝湯中。適寒溫拓之,干,再用,瘥乃止。

    〔湯〕張三太尉女年十五歲病此,諸醫(yī)百藥俱試而不能中,召余視之。以生料四物湯加防風(fēng)、黃芩,一日而愈。

    生料四物湯治血熱生瘡,遍身腫癢,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黃等冷藥,尤宜服之。

    生地黃 赤芍藥 川芎 當(dāng)歸 防風(fēng)(各半兩) 黃芩(一錢半)

    上 咀。水煎,量大小加減,忌酒、面、豬羊肉、豆腐。

    〔丹〕小兒赤瘤,主傷血熱。宜生地黃、木通、荊芥、苦藥帶發(fā)表之類,外以芭蕉油涂患處。

    治小兒一切丹毒,大赤腫,身體壯熱如火。巳服諸藥未減,宜服。藍(lán)青散方藍(lán)青 知母 梔子仁 甘草(微炙)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寒水石石膏 犀角屑 柴胡(去苗) 黃芩(各一兩) 赤芍藥 羚羊角屑(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蜜、生葛等汁,共一合,更煎三兩沸。放溫,無(wú)時(shí)服,量?jī)捍笮〖訙p。

    解毒散

    寒水石 滑石 石膏(各等分)

    上為末。入辰砂少許,量?jī)捍笮?,燈心湯下?/p>

    赤葛散治因血熱與風(fēng)熱相搏,遍身丹毒燥癢,日久不消。

    赤葛(二兩) 甘草(三錢)

    上碎。每服二錢,無(wú)灰酒一盞,煎七分。無(wú)時(shí),溫服。不飲酒者,止用水一盞,入酒一大匙同煎服。

    泉州大智禪師(文宥) 經(jīng)進(jìn)必效方載神圣治小兒頭面皮膚,忽生瘡瘍火燎丹,發(fā)起赤腫暈,有碎小瘡及赤暈上瘡,初發(fā)如錢,漸暈開一二尺,良久遍身,入口耳到臟腑,即不救,此證可畏,速治之,此乃自積熱得。

    甘草(一兩或半兩)

    上,拍破,入水一盞或半盞煎湯,溫溫,令乳母全口呷,含漱,徐徐吐,淋洗病處,以手掌與揩,不得犯指甲,仍與兒甘草湯吃,一用即不暈開,良久再淋,三用立瘥。

    治丹毒,并土虺咬。紅散子

    茜根(半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立效。

    治小兒一切丹毒通用護(hù)火草(半兩) 紫葛 硝石(各半兩)

    上為末。冷水調(diào)涂,干即再涂,以瘥為度。

    治小兒一切丹毒,遍身發(fā)熱。硝石散

    硝石(一兩) 乳香(一分)

    上為末。以雞子清調(diào),涂之。

    又方太陰玄精石(一兩) 白礬(一兩)

    為末。水調(diào)、涂。

    治小兒諸丹,遍身如火,纏腰,即殺人。

    蕓苔子(不以多少)

    研細(xì),酒調(diào)飲,兼涂丹上。一方,以酒研細(xì),溫服,無(wú)時(shí)。

    治小兒一切熱毒丹及赤腫疼痛。

    大黃 馬牙硝(研。各一兩)

    上,先將大黃為末,入牙硝同研,水調(diào),涂患處。干再易之。

    《簡(jiǎn)要濟(jì)眾方》治小兒丹毒從臍中起。

    灶下黃土年深者(細(xì)研)

    上,以屋漏水或新汲水和成泥,貼之,干、即易。

    《子母秘錄》治小兒一切丹煩。

    柳葉(一斤)

    上,用水一斗,煮三升。日洗七八次。

    綠袍散

    綠豆(五錢) 大黃(二錢)

    上為極細(xì)末。用生姜、薄荷汁入蜜,涂。

    白玉散

    白玉(即滑石) 寒水石(各二錢半)

    上為極細(xì)末。用醋調(diào)涂。或井水調(diào)涂亦得。

    碧雪

    芒硝 青黛 寒水石 石膏 樸硝 馬牙硝 甘草(各一錢)

    上為極細(xì)末。敷。

    冰黃散治小兒赤瘤丹、毒丹,鈹?shù)蹲邮枞チ鲱^赤暈惡血毒汁。

    土硝(五錢) 大黃(一錢)

    上為極細(xì)末。用新井水調(diào)勻,涂。

    〔湯〕又敷丹毒方,只一夜消盡,用花蕊石、生姜、薄荷、自然汁調(diào),鵝毛刷上患處,為妙。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