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寒,味苦辛,陰中微陽也,無毒。涼骨蒸靈丹,止吐衄神方。惟其苦也,故除癥堅瘀血留舍于腸胃之中。惟其辛也,故散冷熱血氣收作于生產(chǎn)之后。月水欠勻者,服之即調(diào)。風癇時搐者,用之可定。癰疽用之,消腫住痛。痘家用之,行血排膿。清胃湯中止牙疚,快斑飲內(nèi)散血熱,何也?為其養(yǎng)真血,而攻壞血,固真氣,而行結(jié)氣耳。又治手少陰神不足,足少陰志不足,故仲景八味丸用之。孕婦所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寒,味苦辛,陰中微陽也,無毒。涼骨蒸靈丹,止吐衄神方。惟其苦也,故除癥堅瘀血留舍于腸胃之中。惟其辛也,故散冷熱血氣收作于生產(chǎn)之后。月水欠勻者,服之即調(diào)。風癇時搐者,用之可定。癰疽用之,消腫住痛。痘家用之,行血排膿。清胃湯中止牙疚,快斑飲內(nèi)散血熱,何也?為其養(yǎng)真血,而攻壞血,固真氣,而行結(jié)氣耳。又治手少陰神不足,足少陰志不足,故仲景八味丸用之。孕婦所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