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唐宋人論白虎病,證治不一,猝不易曉。以泉考之,其別有三。一為年神。《病源》卷四十八云∶太歲在卯,即白虎在寅。準此推之,知其神所在,小兒有居處觸犯此神者,便能為病,其狀身微熱,有時啼喚,有時身小冷,屈指如數(shù),似風癇,但手足不螈 耳!又《外臺》卷十三,蘇孝澄云白虎病,婦人因產犯白虎,丈夫因眠臥犯白虎,其病口噤,手拳,氣不出是也。一為糞神。《證類本草》云∶白虎鬼古人言如貓,在糞堆中,亦云是糞神。今時掃糞,莫置門下,令人病此。陳藏器云治法,以雞子揩病者痛處,咒愿送著糞堆頭上,勿反顧,不過三次瘥。白虎是糞神,愛吃雞子也是也。今湖俗名此曰送客人。但古為白虎設,今則沿用而忘所自耳!一為歷節(jié)風。以其百節(jié)皆痛,晝差夜劇,如虎之嚙,故名。亦見《外臺》。近世謂之白虎歷節(jié),治屬風家。白虎病須別此三者,斯知古論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