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外障門主方

    作者: 顧世澄

    服礬法 如遇每年?;蓟鹧壑?,傳服此法奇驗(yàn)。每逢冬令交四九第一日起,每早吞生明礬五七分。如此九日,可保一年不患火眼。

    將礬打碎,揀去大塊,掃去細(xì)末,只取勻凈小塊五七分,開水一盅,先吃一口咽于喉舌,將礬置于手掌心內(nèi)送下喉間,再用開水吞之。倘有未曾咽下之礬,用水漱吐出,則不澀矣。

    又方 用生紅棗去核,納皂礬少許,捏緊,入火 存性,泡開水,洗火眼如神。

    又方

    川黃連(一錢) 生明礬(八分) 大黑棗(一枚、去核) 水一盅煎洗。

    又方 王瓜一條去穣,納皂礬少許化水,以水洗之。

    又方

    防風(fēng) 薄荷葉 當(dāng)歸 杏仁 樸硝 川黃連 燒鹽(各等分) 枯礬 銅青 硼砂(各少許)

    上為末,每用三分,井水浸洗。

    又方

    大紅棗(二枚,去核,入明礬、銅綠各三分于內(nèi),扎緊,濕紙包, 成性,打碎) 川黃連(三分)

    入絹包好,水二盅煎一半,入冰片少許,每日洗三四次。

    又方

    花椒(七粒) 川黃連 膽礬(各一分) 桑葉(七片)

    滾湯泡汁,待溫洗之。

    又方 紅棗一枚去核入青礬一分五厘于內(nèi),以火 紅,加古錢一枚,同棗入水碗中,露一宿,燉溫洗之。

    洗眼明目日期 皮硝六錢煎水。

    正月 初五日 二月 初一日

    三月 初四日 五月 初一日

    六月 初四日 七月 初二日

    八月 初一日 九月 初三日

    十月 初六日 十二月 初五日

    又方 生姜洗凈,搗取自然汁,磁盆貯,烈日曬干刮取,瓷瓶密貯。每用少許點(diǎn)大眼角。

    又方 樸硝泡水,頻洗。一切風(fēng)火濕眼,可免眼角破爛。

    又方

    小茴香(一錢) 冰糖 黑葡萄干(各二錢) 銅綠(八分) 明礬(六分)

    天水一碗或雪水浸,露一宿冷洗。如有翳障加海螵蛸去甲,二錢。

    又方

    防風(fēng) 荊芥(各五分) 杏仁 桃仁(各十粒) 膽礬 枯礬(各一分)

    水一碗,將藥投入,隔水煮透取起洗之。

    又方

    杏仁(七粒,去皮、尖,研) 甘草(一錢)

    入水碗內(nèi),紙蓋,飯上蒸;再入皂礬一錢,略煎先熏后洗,立消。

    又方 凡風(fēng)熱眼作痛、作癢及天行害眼、赤眼、風(fēng)淚眼,用皮硝六錢,新汲水一盅,煎七分,入瓷器內(nèi),候冷定洗眼,每日洗四五次,眼須微開,令水入目?jī)?nèi),用中指擦五遍,如癢甚加明礬一二錢泡洗即止。

    又方

    川黃連 皂礬(各三分)

    水洗一時(shí),搽數(shù)次,腫痛自消。

    又方

    胡黃連 白蒺藜 炒黃芩 石決明 蘇薄荷 當(dāng)歸 北細(xì)辛 家菊花 木賊草 黑山梔 粉甘草 連翹 蟬蛻 懷熟地 陳皮 龍膽草

    上各一錢,水三碗,煎一半,臨臥溫服,戒氣惱。

    又方(岐天師) 洗實(shí)火眼,紅腫如含桃,淚出不止,酸痛羞明多眵。

    黃連(一錢) 明礬(三分) 荊芥(五分) 花椒(七粒) 生姜(一片)

    水煎半碗,乘熱洗之,一日洗七次,明日即愈。

    又方(岐天師) 洗虛火眼紅而不痛不澀,無(wú)淚無(wú)眵。

    人乳(半盅) 生地黃(二錢) 明礬(五厘) 葳蕤仁(五分、去殼取仁,一分研碎)

    水半盅同人乳煎取藥汁少許,洗七次,明日愈。

    又方(雷真君)

    柴胡 防風(fēng)(各二分) 黃連(三分) 明礬(一分) 花椒(三粒)

    水半盅入藥,飯上蒸,洗眼如神,一日洗三次,二日即止痛。

    又方(張仲景)

    人參 黃連 明礬(各三分) 大黑棗(一個(gè)) 人乳(一合)

    水半盅同煎二沸,即取洗眼,日七次,三日愈。此方洗虛實(shí)眼神效。

    又方(馮魯瞻)

    真川連(三錢) 生粉草(六分) 杏仁(去皮、生用八粒) 銅青(三分) 膽礬(一分) 大圓棗(一枚)

    上味稱準(zhǔn),不得加減分厘,頭煎與二煎和勻,用新棉花收之,乘熱擦眼,以喉中作苦為度。余者曬干,可藏?cái)?shù)十年。此料可治十?dāng)?shù)人,不拘風(fēng)火眼,頻洗立效。老眼昏花流淚者,洗之如少年。

    又方(馮氏兒科)

    當(dāng)歸 郁李仁(打碎) 防風(fēng)(各一錢) 黃連(七分) 荊芥(八分) 膽礬 明礬(各三分) 杏仁(去皮、尖,七粒)

    水煎溫和,洗眼避風(fēng)。

    又方

    銅綠 生黃連(各五分) 明礬(二分) 樸硝(三分) 防風(fēng) 荊芥(各八分) 當(dāng)歸尾(七分) 杏仁(七粒)

    滾湯泡透,頻頻溫洗。

    勝風(fēng)湯(《何氏濟(jì)生》) 治風(fēng)熱上攻,白珠赤甚,暴腫痛甚者立效。

    白術(shù)(土炒,五分) 柴胡(七分) 枳殼(炒) 羌活 白芷 川芎 獨(dú)活 防風(fēng) 前胡 薄荷桔梗(各四分) 荊芥 甘草(各三分) 黃芩(六分) 杏仁(去皮、尖,炒,三分) 水煎服爛弦眼加蟬蛻(去足翅) 僵蠶(炒、各六分)

    赤腫作痛 生地酒浸,搗爛濃涂眼上。

    又方 豆腐切片,乘溫貼眼胞上。

    又方 雞蛋煮熟去殼,剖兩開去黃,乘熱合眼上。

    又方 臨睡以水濕透眼眶上下,將眼合緊,用篩過(guò)明礬末濃敷一宿,腫痛自消。

    風(fēng)火赤眼云翳點(diǎn)藥(北京僧授)

    蕤仁(去心、皮、膜、油,凈、一錢) 硼砂(飛凈、二分五厘) 冰片(二厘) 野荸薺(取粉、五分) 明礬(極細(xì)、五厘) 麝香(一厘)

    加金箔十張,研極細(xì),瓷瓶密貯,點(diǎn)兩目 內(nèi)。

    真人碧雪膏治男婦冷淚常流,并暴赤眼點(diǎn)之神效。臘月內(nèi)三辰日,取羯羊膽十?dāng)?shù)個(gè),將蜜裝膽內(nèi),綿紙?zhí)撎d,吊檐下一七日,雞翎掃下膽上霜,瓷瓶密貯,以骨簪排點(diǎn)眼角內(nèi)。

    諸般目疾。

    荊芥 甘菊花 白芷 鮮薄荷 防風(fēng) 密蒙花 甘草 黑芝麻 川芎(各等分)

    共磨細(xì),每日早、中、晚清茶調(diào)服二錢。

    點(diǎn)風(fēng)火眼昏眼,云翳攀睛。

    荸薺粉 生姜(取汁澄粉) 透明硼砂(各一錢)

    上乳細(xì)加冰片二分,又乳勻以人乳調(diào)點(diǎn)。

    目腫而痛,多淚多眵,紅而如有物似針觸者,是實(shí)火證(岐天師)

    柴胡 白蒺藜 半夏 黑山梔 甘草

    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直散肝膽之郁火,火散則熱自退,不攻之功勝于攻,不下之下勝于下也。一劑奏功,不必再服。)

    又方

    當(dāng)歸(五錢) 川黃連(去毛) 枯礬(各一錢) 銅青(三分)

    燒酒浸洗,其腫自消,其痛自止,每日可洗兩三次。

    眼腫不開 真三七磨汁涂眼眶,一宿即愈。

    洗眼寄方(出《道藏》) 張道人從《道藏》內(nèi)檢來(lái)普濟(jì)十方,不論瞽目云霧,風(fēng)火昏花,洗之自明。

    皮硝(六錢) 生桑白皮(一兩)

    白水煎,每遇日期熱洗數(shù)十次。日期開后∶正月初五日 二月初二日,三月初三日,四月初九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四日,七月初三日,八月初十日,九月十二日、十月十二日,十一月初四日,十二月初四日,閏月同本月。已上吉星日子,乃通光明也。其方千金不易,屢試屢驗(yàn)。

    洗眼仙方

    防風(fēng)(五分) 硼砂 膽礬(各二厘五毫) 同煎湯洗。

    洗風(fēng)火濕熱紅腫眼方(南京四圣堂道士湯松阿傳)

    苦參(切片) 杏仁(去皮、尖,研,各三錢) 膽礬(八分)

    入碗內(nèi),開水沖上,以棉紙糊碗口,紙上戳眼,將病眼熏之,待溫去紙洗眼,仍將棉紙糊好,隔水頓熱,又熏又洗神驗(yàn)。

    蕤仁膏(《張氏眼科家秘》) 治一切風(fēng)火眼,遠(yuǎn)年近日眼疾如神。

    蕤仁霜(一兩五錢) 朱砂(水飛) 硼砂(各二錢) 冰片 麝香(各五分)

    共乳極細(xì),用煉蜜調(diào)成膏密貯。每用少許點(diǎn)大小 。

    洗眼仙水(《阮氏秘方》)

    膽礬(先研細(xì)) 連翹 防風(fēng) 荊芥 紅花(各三錢) 銅綠 明礬 皮硝 當(dāng)歸尾甘菊花 赤芍藥(各五錢) 杏仁(研) 桃仁(各四十粒,研)

    共入壇內(nèi),用燒滾河水、井水各五斤沖入藥內(nèi),重湯煮大半炷香,將壇半段埋在土內(nèi)蓋好。每次用藥水一酒杯,以軟絹蘸洗,一日即愈。

    火眼 北細(xì)辛 川牛膝 龍膽草 當(dāng)歸尾各二錢,作一劑,白水煎服,即愈。

    洗時(shí)眼(方千上)

    山梔子(十四個(gè)) 桑白皮(二錢八分) 明礬(七分) 黑棗(七個(gè))

    河水一碗煎半碗洗之。

    治風(fēng)痰偏頭痛攻于眼目,視物不明,痛不可忍者。

    陳膽星 明天麻(濕草紙包煨) 制半夏 川貝母 川羌活 防風(fēng) 黃柏 濃樸 北細(xì)辛 知母 元參 前胡

    痛甚加蔓荊子。白水煎十劑見效,三十劑全愈。永忌豬肉,要緊。

    洗風(fēng)熱眼痛癢,并天行害眼及風(fēng)淚赤眼 皮硝六錢,新汲涼水一甌,煎七分,入瓷器內(nèi),入陰涼地上出毒,候冷洗眼,日三五次,將目漸開,少滲硝水入目,用中指擦五遍,眼紅瞳子內(nèi)癢甚,加明礬一二錢同泡,效尤速。

    風(fēng)熱赤眼 冬青子不拘多少。搗汁熬膏,凈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日點(diǎn)眼。

    又方 自己小便除去兩頭者抹洗。

    敷火眼痛眼風(fēng)熱眼 天南星、赤小豆各等分,研細(xì)生姜汁,調(diào)敷太陽(yáng)穴。

    火眼紅腫如桃

    白川芎(五錢) 川黃連 鵝不食草(陰干,各一兩)

    共研細(xì)末,瓷瓶密貯??谥蓄A(yù)含冷水,取藥少許吹入鼻竅后,待口中水熱吐出即消。

    眼胞腫大痛不可忍 母生姜連皮搗取凈汁,枯白礬三錢調(diào)成膏,涂眼胞上,勿令入目,立消。

    一切風(fēng)赤眼,眼皮瘙癢赤爛,久治不效 臘月豬肉五錢,先熬化,漸入白蜜少許,加入白臘三錢熔化,入研細(xì)。

    輕粉一錢,冷定不時(shí)搽赤皮上。

    洗風(fēng)毒赤眼翳膜 黃連 赤芍藥 當(dāng)歸尾(各等分,)煎水乘熱洗之,日三五次。

    風(fēng)淚眼每出則淚流盈頰。

    谷精草(為君) 甘枸杞 白蒺藜(為佐)

    共磨細(xì)末,羊肝蒸熟,搗和為丸,不終劑而愈。

    風(fēng)淚不止。

    蘆甘石( 研,水飛、一錢) 海螵蛸(五分) 冰片(少許)

    共乳細(xì),點(diǎn)大眼 角,淚即收。

    爛弦風(fēng)眼,冷淚癢澀有蟲 母生姜一塊,以銀簪插入,即拔出,點(diǎn)眼 角。

    洗眼 大紅棗七八枚去核,每個(gè)人皂礬少許于內(nèi)縛住,用陳米升半煮飯,將棗放飯上蒸之,約一時(shí)許,棗熟收藏聽用。

    每次用滾湯大半盅取棗一枚入湯泡化,先閉眼用物指蘸抹五六回后,開眼洗抹二十回。一棗水可留洗五六日,頓溫洗每日五六次。但洗時(shí)稍痛,卻有奇功。

    風(fēng)火眼

    白芷 桑白皮 銅綠(各四兩) 皂礬(八兩) 紅棗(去皮、核,生的四兩,煮熟的六兩搗膏)

    上研細(xì),同棗膏和丸如龍眼核大。每用一丸,開水泡洗。

    洗眼(錢竹 ) 赤眼紅腫或疼或癢。

    當(dāng)歸(一錢二分) 白芍(八分) 杏仁(或用蕤仁) 黃連(各六分) 銅青(三分)

    共入鍋內(nèi)煎一二滾,入人乳一酒杯,乘熱洗。

    火眼

    川芎(二錢) 豬牙皂(二錢) 青黛(一錢)

    共乳極細(xì)末,左眼患,吹左鼻孔,右眼吹右鼻孔,兩眼吹兩鼻孔。

    廣大重明湯洗眼癢。

    防風(fēng) 北細(xì)辛 甘草 龍膽草 菊花(各等分)

    水煎,乘熱洗。

    洗肝湯暴赤眼腫痛,服一二劑后,服清火藥。

    當(dāng)歸 赤芍 羌活 生地 防風(fēng)(各一錢)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生大黃(二錢) 薄荷(七分)

    水煎服。

    產(chǎn)婦月內(nèi)眼痛 黃連研末水調(diào)搓足心;或姜汁調(diào)白礬末搽足心;或天南星四錢、生大黃六錢研細(xì),以醋調(diào)稠,左眼痛涂右足心,右眼痛涂左足心,以口中有藥味效。

    洗風(fēng)火時(shí)眼

    明礬 銅綠(各三錢)

    研細(xì),用白果肉、烏梅肉、杏仁各三十個(gè),研爛和丸如芡實(shí)大,用紗袋包裹線扎,投滾水內(nèi),泡出綠水,青布洗眼。

    眼藥

    蘆甘石(傾銀罐內(nèi) 紅,淬入童便內(nèi)七次,三錢) 白硼砂 海螵蛸(河水煮七次,內(nèi)外極淡為度,各二錢) 冰片(二分) 龍膽草(二兩。水洗凈,入磁壺內(nèi),水五盅煮至二盅,濾過(guò)再熬成膏)

    用膏調(diào)勻,搓如線香樣,外以宮粉為衣,貯于鵝毛管內(nèi)。用時(shí)以骨簪蘸點(diǎn)。

    碧玉丹治一切火眼并痘風(fēng),赤爛弦風(fēng),拳毛倒睫,淚澀難開。

    黃連 杏仁霜 秦皮 蘇薄荷(各一兩) 銅青(三錢) 明礬(一錢五分) 川椒(五分) 官粉(一錢)

    共研細(xì)末,用烏梅肉五錢,入井水少許浸爛,加白果肉三兩,同搗如泥,和前藥末為丸,龍眼核大。每用一丸入涼水五六匙浸化,任點(diǎn)洗。

    箍眼藥 治遠(yuǎn)年近日諸般赤腫眼疾火眼。

    官粉(四兩) 銅青(五錢) 白靈藥(四錢) 麝香 冰片(各三分)

    共研極細(xì),用黃柏、歸尾各四兩,水七碗煎至半碗,去渣,入廣膠三錢化開,入前藥做長(zhǎng)條,陰干,用清水磨涂上下四圍三次,待干洗去。

    蕤仁膏(張仁寰) 治赤腫火眼,爛弦風(fēng)眼,并疼痛不忍一切等證。

    蕤仁(去殼、去皮,去油,取凈霜一兩六錢) 朱砂 硼砂 黃丹(各二錢) 麝香 冰片(各七分)

    共研細(xì),用上好本地蜜入鍋內(nèi)熬一滾去沫,候溫入藥于乳缽內(nèi),共研成膏,注瓷罐內(nèi)任用。

    火睛疼痛(錢仲林) 生地黃不拘多少,切薄片,入火硝少許,同白酒搗爛如泥,丸如蛋大,敷腦后枕骨、風(fēng)池處。將帶子扎好片時(shí)即止。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