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小兒囟陷門主論

    作者: 顧世澄

    馮魯瞻曰∶囟陷者,有因臟腑蓄熱,渴飲水漿,致成瀉痢,久則血氣虛弱,不能上充髓腦,故下陷如坑。此乃胃虛脾弱之極,宜急扶元,若與枕骨并陷,百難救一。

    亦有父精有損,母血虛衰,稟元不足,是以形容枯瘦,陰陽兩虧,無時溫熱而囟陷者;有因蓄熱不除,漸至身羸發(fā)落,腳縮手拳,皮焦鶴膝,血絕筋衰而囟陷者。宜各隨證調(diào)治,枕陷尤重于囟陷,不獨小兒也。蓋耳后方圓一寸,皆屬于腎,陷則腎元敗矣。(《錦囊》)

    澄曰∶囟陷,乃病后元氣不振,所以陷也。惟內(nèi)服異功散,扶脾保元,此為良策。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