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李秀月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酸角是豆科常綠喬木植物酸豆的果實,形似皂莢,我國南方多見。明代《滇南本草》中叫做“酸餃”,現(xiàn)代還有羅望子、酸豆、酸梅、通血香等別稱。《滇南本草》云其:味甘、酸,性平。治酒化為痰,隔于胃中”;《中國中藥資源志要》認為:“酸角,可清暑熱,化積滯。用于暑熱食欲不振,妊娠嘔吐,小兒疳積?!毖芯孔C實,酸角可用于治療中暑、消化不良、小兒食積、嘔吐,以及蛔蟲病,目視不明、體虛多汗等多種疾病。酸角亦可食用,如李時珍云:“浸水和羹,酸美如醋?!彼峤强缮?,還可以煮羹,制作果醬、果酒等,乃藥食兼用之良品。以下舉其食療方幾則:
酒后痰多:酸角、白糖各適量,煎膏,每次5克,早晚各一次。
小兒食積:酸角10克,雞內(nèi)金6克,山楂9克,水煎服,飯前半小時服,早晚各一次。
暑熱上火、煩渴:酸角12克,薏苡仁12克,粳米60克,煮粥,空腹食用。
目視不明:酸角6克,菊花3克,決明子9粒,煎水代茶,常飲。
體虛汗多:酸角15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9克,紅棗6個,雞蛋兩個。先煮雞蛋,待去殼后,再與諸藥共煮,飲湯食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李秀月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酸角是豆科常綠喬木植物酸豆的果實,形似皂莢,我國南方多見。明代《滇南本草》中叫做“酸餃”,現(xiàn)代還有羅望子、酸豆、酸梅、通血香等別稱。《滇南本草》云其:味甘、酸,性平。治酒化為痰,隔于胃中”;《中國中藥資源志要》認為:“酸角,可清暑熱,化積滯。用于暑熱食欲不振,妊娠嘔吐,小兒疳積?!毖芯孔C實,酸角可用于治療中暑、消化不良、小兒食積、嘔吐,以及蛔蟲病,目視不明、體虛多汗等多種疾病。酸角亦可食用,如李時珍云:“浸水和羹,酸美如醋?!彼峤强缮?,還可以煮羹,制作果醬、果酒等,乃藥食兼用之良品。以下舉其食療方幾則:
酒后痰多:酸角、白糖各適量,煎膏,每次5克,早晚各一次。
小兒食積:酸角10克,雞內(nèi)金6克,山楂9克,水煎服,飯前半小時服,早晚各一次。
暑熱上火、煩渴:酸角12克,薏苡仁12克,粳米60克,煮粥,空腹食用。
目視不明:酸角6克,菊花3克,決明子9粒,煎水代茶,常飲。
體虛汗多:酸角15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9克,紅棗6個,雞蛋兩個。先煮雞蛋,待去殼后,再與諸藥共煮,飲湯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