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查古籍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刺禁論》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肝象木王于春,春陽發(fā)生,故生于左。)肺藏于右,(肺象金,王于秋,秋陰收殺,故藏于右。肝為少陽,陽長之始,故曰生。肺為少陰,陰藏之初,故曰臟。)心部于表,(陽氣主外,心象火也。)腎治于里,(陰氣主內(nèi),腎象水也。心為五臟部主,故稱部。腎間動氣,內(nèi)治五臟,故曰治。)脾為之使,(營動不已。糟粕水谷,故使者也。)胃為之市。(水谷所歸,五味皆入如市,故為市也。)鬲肓之上,中有父母,(鬲肓之上,氣海居中,氣者生之原,生者命之主,故氣海為人之父母也。又云,心下鬲上為肓,心為陽,父也,肺為陰,母也,肺主于氣,心主于血,其榮衛(wèi)于身,故為父母。)七節(jié)之旁,中有小心,(小心、謂真心神靈之宮室。脊有三七二十一節(jié),腎在下七節(jié)之旁,腎神曰志,五臟之靈皆名為神,神之所以得名為志者,為心之神也。)從之有福,逆之有咎。(八者人之所以生,形之所以成,順之則福延,逆之則咎至。此陳禁刺臟腑之有定次也。)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經(jīng)氣越也。)無刺新飽人,(氣盛滿也。)無刺大饑人,(氣不足也。)無刺大渴人,(血脈干也。)無刺大驚人。(神蕩越也。此舉不可輕刺之人,刺禁之大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