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查古籍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治胎死腹中方。
熟真珠(一兩) 榆白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苦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立出。
治子死腹中不出方∶以牛屎涂母腹上,立出。
又方取灶心黃土三指撮,以酒服之立出。土當著兒頭上,亦治逆生及橫生不出,手足先見者。
又方取夫尿二升煮,令沸飲之。
又方酢二升,拗口開灌之。
又方吞槐子二七枚,亦治逆生。
又方三家雞卵各一枚,三家鹽各一撮,三家水各一升,合煮,令產(chǎn)婦東向飲之,立又方瞿麥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服一升,不出再服。
治胎死腹中,干燥著背方∶
葵子(一升) 阿膠(五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
治妊娠未足月而胎卒死不出,其母欲死方∶
以苦酒濃煮大豆,每服一升,死胎立出。不能頓服,分再服。
一方用醇酒煮大豆,亦治積聚成瘕。
治妊娠胎死腹中,若子生,胞衣不出,腹中引腰背痛方∶
甘草(一尺) 筒桂(四寸) 雞子(一枚) 蒲黃(二合) 香豉(二升)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胎胞穢惡盡去,大良。
治妊娠得病須去胎方∶
以雞子一枚,鹽三指撮和服立下。(此與阮河南療難產(chǎn)相同)
又方麥芽一升為末,蜜和一升,服之立下。
又方七月七日神曲三升,酢一升,煮兩沸,宿不食,平旦頓服之即下。
又方大麥曲五升,酒一斗,煮三沸,去滓,分五服,令盡,當宿勿食,其子如糜,令母肥盛無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