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釋謎》 疸病原由癥治

    作者: 沈金鰲

    錢乙曰.諸黃皆相似.如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痛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盡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膽也.其癥多患于大病后.別有一癥.不因病后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而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古書云.諸疸皆熱也.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難知云.色如熏黃.乃濕病也.則一身盡痛.若色如橘子黃者.黃病也.身不痛.有干黃者.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宜梔子柏皮湯.有濕黃者.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宜大茵陳湯.如大便自利而黃者.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或往來寒熱.一身盡黃者.小柴胡加梔子湯.

    曾氏曰.黃病不可一概論.標本不同.癥治亦異.乃脾胃氣虛.感受濕熱.郁于腠理.淫于皮膚.蘊積成黃.熏發(fā)于外.故有是癥.或脾胃虛弱.內(nèi)因癥癖.攻之而成.然疳瀉亦主皮黃.肚大發(fā)直筋青.肌肉消瘦.外無色澤.身必發(fā)黃.治法.感濕熱者.以 咀五苓散加麻黃、姜.汗之即愈.或茵陳蒿湯調(diào)下五苓散亦可.若得干疳癖者.形如黃土.宜醒脾.或化癖丸.

    羅謙甫曰.予治一小兒.季夏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橘黃.眼白亦黃.筋骨瘦弱.不能行立.此由熱加以濕.而蒸搏于經(jīng)絡.入于骨髓.使臟氣不生.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合而成以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橘色.有余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所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內(nèi)經(jīng)言.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又言濕熱成痿.是也.所謂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蓋脾土退其本位.腎水得復.心火自平矣.加減瀉黃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立齋
  • 作者:
    雪巖禪師
  • 作者:
    宋仲甫
  • 作者:
    輪印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