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丹溪〕治小兒赤鼻雄黃黃丹(各等分)用無根水調(diào)敷。
或用菖蒲半葉,酒蒸,為末調(diào)服,解食毒。(無根水者,天落雨水,用碗盛之者是也。)〔薛氏〕云,鼻色赤,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jīng)虛熱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黃,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后用楊氏地黃散。淡白色,用六君子湯。
〔楊氏〕
地黃散
治榮中有熱,肺壅鼻衄。
生地黃赤芍藥當歸身川芎(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錢,水煎熟,入蒲黃少許。春夏衄,入地黃汁、蒲黃各少許。秋冬衄,用車前子汁少許。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丹溪〕治小兒赤鼻雄黃黃丹(各等分)用無根水調(diào)敷。
或用菖蒲半葉,酒蒸,為末調(diào)服,解食毒。(無根水者,天落雨水,用碗盛之者是也。)〔薛氏〕云,鼻色赤,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jīng)虛熱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黃,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后用楊氏地黃散。淡白色,用六君子湯。
〔楊氏〕
地黃散
治榮中有熱,肺壅鼻衄。
生地黃赤芍藥當歸身川芎(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錢,水煎熟,入蒲黃少許。春夏衄,入地黃汁、蒲黃各少許。秋冬衄,用車前子汁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