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zhǔn)繩》 疳渴

    作者: 王肯堂

    《圣惠》

    天竺黃散

    治小兒疳,多渴體熱煩躁,少得睡臥。

    天竺黃(細(xì)研)黃連(去須)馬牙硝梔子仁葛根(銼,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牛黃(細(xì)研)款冬花紫菀(洗去苗土)犀角(屑)土瓜根(各二錢半)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都研令勻。不計(jì)時(shí)候,以蜜水調(diào)下半錢,量?jī)捍笮〖訙p服之。

    治小兒疳熱煩渴不止方干蟾頭(二枚,涂酥,炙焦黃)蝸牛殼(微炒)胡黃連栝蔞根(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竹葉湯調(diào)下半錢,不計(jì)時(shí)候,量?jī)捍笮。R時(shí)加減服之。

    五膽丸

    (圣惠)治小兒渴疳。

    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膽(以上各一枚)上件藥四膽汁,并入牛膽內(nèi),在灶北后懸,候稍干,可丸即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以飲水足為度,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量?jī)捍笮〖訙p。

    胡黃連散

    治小兒疳,熱渴干瘦。

    胡黃連犀角(屑。各二錢半)生地黃汁(一合)羊子肝(一具,研取汁)麝香(半錢,細(xì)研)蜜半合上件藥,搗胡黃連、犀角,細(xì)羅為散,入麝香研勻,以羊肝汁、地黃汁、蜜等調(diào)令勻。每服,煎竹葉湯調(diào)下藥汁一茶匙,量?jī)捍笮〖訙p服之。

    黃連丸

    治小兒疳熱煩渴。

    黃連(去須)天竺黃牛黃(各細(xì)研)甘草(炙微赤,銼)梔子仁款冬花葛根(銼)紫菀(洗,去苗)犀角(屑。各二錢半)川樸硝(半兩)竹瀝(二合)上件藥搗,羅為末,先用竹瀝拌和,更入熟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新汲水研破五丸服之,日四五服,量?jī)捍笮〖訙p。

    《圣惠》又方上用蝸牛三五十枚,凈盤內(nèi)以物蓋,令行,即有似銀泥處,以膩粉和,揩取便丸之如黍米大。不計(jì)時(shí)候,以溫湯下二丸。

    又方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二錢半)膩粉(一錢)上件藥,研杏仁如膏,入膩粉相和令勻,用面糊和丸,綠豆大??招?,以粥飲下三丸。

    〔錢乙〕

    龍粉丸

    治疳渴。

    草龍膽定粉(微炒)烏梅肉(焙秤)黃連(各二分)上為細(xì)末,煉蜜丸,麻子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shí)。

    青香丸

    (張氏)治小兒疳渴,引飲不休,肌體羸劣。

    胡黃連青黛朱砂鶴虱(各等分)上為末,豬膽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劉氏〕治小兒疳渴方豬胞(一個(gè),大者)甘草(一兩,寸斷劈破,入胞內(nèi))上以水一斗煮至三升,去甘草,將胞焙干,末之。每服二錢或三錢,熟水調(diào)下,大人亦可服。

    〔莊氏〕治小兒渴疳方上用蛤粉,取生大魚一尾,以粉涂頂上,刮下涎入粉同研,丸雞頭大。每服一丸,更用活小魚一尾,水半盞浸涎水一藥注子,化下一丸,立止,便與和氣散(方見前)一二服補(bǔ)之。

    又方治疳渴不止。

    井泉石(又名石甘遂)太陰玄精石馬牙硝上各等分為末,入生硫黃少許。每服半錢,以生米泔水調(diào)下。

    《吉氏家傳》方干葛胡黃連甘草(炙)黑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煎四分服。

    治小兒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干蝦?。ǘ叮L(zhǎng)流水內(nèi)刮去肚腸,以法酒三升,瓶?jī)?nèi)煮令爛,去骨,研如粉)黃連(凈四兩,別為末)朱砂(一錢半)麝香(一錢,研)上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同研后,更與麝香、朱砂等研勻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陳米飲下。如患疳,用黃蠟茶清下。如難丸,入些少酒、面糊不妨。

    治小兒一切疳熱渴方蚧蝦?。ù笳?,兩枚)蝸牛蟲(半升,用井水淘,洗凈為度,然后用新瓦罐子一具,入二物在內(nèi),用鹽泥固濟(jì)了,不得透風(fēng),更進(jìn)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二物,不用罐子)大黃黃連(各半兩)麝香(二錢半)上為末,面糊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莊氏第十六候用此方)治小兒疳渴方人參干葛黃芩柴胡甘草(炮。各二錢半)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候冷,分為五服,每吃藥時(shí)更點(diǎn)鉛白霜、寒水石共研一字服之,方治疳。(莊氏第二十候先用此止渴)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作者:
  • 作者:
    ?
  • 作者:
    周學(xué)海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祝登元
  • 作者:
  • 作者:
    汪東亭
  • (公元 659 年)唐.李績(jī)(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xì)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xué)術(shù)價(jià)值:

    中國(guó)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duì)照之先例。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