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冷痢用溫熱藥

    作者: 王肯堂

    〔海藏〕治白痢,用四君子等分,加干姜減半,入粟米少許,同煎。

    大順飲

    (見吐)

    養(yǎng)臟湯

    主生津益氣,溫腸止痢。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二錢半)白芍藥白術(各半兩)南木香肉桂(去粗皮。各一錢)肉豆蔻罌粟殼(去蒂,銼,蜜水炒)訶子肉(各一錢半)上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蛉雮}米同煎。

    《廣濟》療客冷白痢。

    人參(六分)濃樸(炙)甘草(炙。各四分)茯苓桔梗(各五分)粱州櫸皮(八分,炙)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嬰孺》治五六歲兒冷痢。

    當歸黃連龍骨(各四分)赤石脂濃樸(炙)干姜酸石榴皮(各二分)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雄朱散

    治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并,日夜疼痛,不可忍。

    雄黃(一分,細研、水飛過)乳香(細研)白礬(。各一錢)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飲調下。一日三服。

    玉脂散

    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

    白石脂當歸(洗,焙干)丁香白術(炮。各一兩)草豆蔻(去皮)濃樸(生姜汁制。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白痢艾湯

    艾葉(微炒)當歸(各一兩)干姜(炮)木香訶梨勒皮(炮。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養(yǎng)臟湯

    治白痢頻并。

    當歸(洗。焙干)烏梅肉(炒干)干姜黃白術(炮)龍骨(各一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姜、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最大小加減。

    《圣惠》治秋深冷痢不上,灸臍下二三寸動脈中、三壯,炷如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