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zhǔn)繩》 夾疹

    作者: 王肯堂

    (狀如錦紋,其中有空缺處,如云頭樣者,為,遍身無空處,疏密不等者、為疹)〔萬〕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jīng)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已所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于皮膚之間,如蚊蚤所咬之狀。痘瘡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并出,謂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疏而夾疹者,庶乎可治。瘡本稠密,與疹并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辨,急用辛涼之藥發(fā)而解之,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疹痘相并,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瘡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疹毒消者,可治。如瘡收靨后復(fù)出疹者,此余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

    〔薛〕夫疹乃風(fēng)邪外患,痘為胎毒內(nèi)發(fā),二證并作,臟腑俱病也。二者相雜,赤暈發(fā),痘瘡愈盛,誤謂痘出太密,多不可救,然此乃夾疹痘也,當(dāng)治以人參羌活散,疹毒即解,痘勢亦退,其元?dú)馓潛p,不能結(jié)痂,當(dāng)補(bǔ)脾胃為急也?!参獭扯粌?nèi)夾出丹疹者,不必治之,當(dāng)以托痘為主,痘出,而疹自消矣。

    荊防敗毒散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dú)活荊芥穗防風(fēng)(各等分)上銼細(xì)。加薄荷五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人參羌活散

    治時氣痘疹,兼于發(fā)表。

    人參羌活獨(dú)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分)上,入薄荷五葉,姜水煎服。

    上,表證多者宜之。

    清和飲

    地骨皮(鮮者)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生地黃知母貝母橘紅茯苓甘草荊芥穗(各七分)牛蒡子(炒、研,一錢半)桔梗(五分)全栝蔞(一錢)上,里證多者宜之。虛者,加人參、黃。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