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灰白

    作者: 王肯堂

    〔丹〕爐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發(fā)者,作熱看。凡痘疹白色,將靨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妨,但服實表之劑,如毒瓦斯郁里,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閉,通大便,小便閉,通小便,無妨。

    〔薛〕前證不起發(fā),不紅活者,此因脾肺氣虛,用參四圣散(起發(fā))。頂陷灰白,瀉渴者,脾肺虛寒,用木香散、異功散(出不快)。〔張〕痘初出時色白者,氣血虛也,便宜大補氣血,參、術、、芎、升麻、干姜、甘草、木香、丁香、酒洗當歸、白芍藥,若大便瀉,加訶子、肉果。丹溪治吳店小兒,周歲痘瘡,色白甚癢,藥中每加參、、半兩,白術七分,丁香兩個,當歸一錢,官桂三分,水煎服。

    上,治虛寒例。

    〔婁〕予族侄女笄年出痘,灰白色,身熱喘嗽渴,脈洪有力,與八物湯加連翹、桔梗、犀角屑、半夏、木通、紫草、干葛、石膏、杏、枳、連、芩、前胡、栝蔞仁服之,十帖后,色紅活,喘嗽緩減漸微,但熱未除,遂于前方減、杏、胡、枳、連、芩、蔞、七味,服三十余帖而安,安后發(fā)皆落,月余方起,床虛之極也。又一男子二十余歲,出痘已破,未破者灰白色,又雜間以黑陷倒靨者,發(fā)熱,寒戰(zhàn),身痛,脈洪或時弦,亦與八物加木通、紅花、紫草、陳皮、連翹,服十余帖而安。

    上,治虛熱例。

    凡血氣不足,灰白頂陷不起者,宜內(nèi)托散(即十宣散,見起發(fā))加紫草,并乳汁調補。痘色灰白,漿不滿足,欲成倒塌,皮薄易破者,保元湯(大法)加芎、歸、芍藥、升麻、人乳、好酒、進之。

    上,補虛例。

    有一等白痘,似粉,醫(yī)人所不識,有盤,有頂,而軟肥者,以加減大紫草散主之。

    加減大紫草散

    治白痘似粉,人所不識者。

    紫草人參茯苓黃白術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糯米上各等分,為粗散。每服四五錢,水煎服。一方,有木通,無黃,名紫草快散。又一方,去甘草,加木通、防風,名參四圣散,治表里俱虛。

    補元湯

    治痘頂充滿,而根盤不聚,色不紅活,乃氣有余而血不足也。

    川芎當歸白芍藥(酒炒)熟地黃(各一錢)紫草紅花(各酒洗,七分)陳皮甘草(各三分)白術(土炒,一錢半)酒水各半盞,糯米五十粒,棗二枚,煎服。

    活血散

    治痘色淡白。

    當歸赤芍藥(酒炒)紫草川芎紅花(各五錢)血竭(一錢)木香(二錢)上為末。每五歲者服一錢,十歲以上者服二錢,好酒調下。熱極血焦不紅活者,酒煎紫草湯調下。

    保生散

    治氣血俱虛,灰白色,不灌膿回漿者。

    紫河車(一具,焙,為末)龜板(酥炙,五錢)一方,有鹿茸五錢。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或一錢,氣虛者保元湯下,血虛,芎、歸、紫草煎湯下。

    混元散

    治同上。

    紫河車(一具,分作五七塊)用白糯米三合,水淘凈,入無油銚內(nèi)同炒,以米黃色為度,同為末。每用五七分,兒大者一錢。極補氣血,能助灌漿,如神。緣糯米性溫,得紫河車之氣,純化為河車,故其補功最速,譬之造酒,米從曲化意也。

    內(nèi)助丹

    黃(酒炒)人參(酒炒)白術茯苓當歸陳皮半夏濃樸肉桂山楂姜三片,棗一枚,糯米五十粒,水煎服。如不食,加人乳一杯。癢甚,加大附子。寒戰(zhàn)不止,加附子防風??剩欲滈T冬。瀉,加澤瀉、豬苓。不止,加訶子、肉果。

    助陽丹

    癢塌不起,根窠不紅。

    黃人參白芍藥(各酒炒,一錢)甘草(三分)川芎當歸(各一錢)紅花(五分)陳皮(八分)官桂(二分)姜棗水煎服。

    回生起死丹

    治痘灰白,寒氣逆上,不食,腹脹嘔吐,肚痛泄瀉清水,手足俱冷。

    丁香(九枚)干姜(一錢)水煎,熱服,被蓋片時,令脾胃溫暖,陰退陽回,痘自紅活。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