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zhǔn)繩》 治痰

    作者: 王肯堂

    半夏丸

    (方見驚搐)

    星蘇散

    治諸風(fēng)口噤不語。

    天南星(略炮,銼)上,每服五七分,姜四片,紫蘇五葉,水煎,入雄豬膽少許,溫服。

    治癇方

    治太陽陽明二經(jīng)為病。

    荊芥穗(四兩)白礬(為細(xì)末,二兩)上,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次三十丸,四十丸,又次五十丸,俱食前。

    礬丹

    虢丹晉礬(各一兩)上,用磚鑿一窠,可容二兩許,先安丹、在下,次安礬在上,以炭五斤,令炭盡,取出細(xì)研。以不經(jīng)水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湯下。

    《元戎》二白丸

    白礬(一塊,約一兩)上用生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輕粉一字或半錢,量虛實(shí)加減,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湯下。小兒丸小。

    朱砂滾涎散

    治小兒五癇。

    朱砂白礬(生用)赤石脂硝石(各等分)上為細(xì)末,研蒜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荊芥湯下。

    琥珀壽星丸

    天南星(一個,掘坑、用火燒,坑紅,出炭凈,入好酒一升在火穴中,放入南星,蓋穴,勿令通氣,過一宿取出,焙,末)琥珀(四兩)朱砂(二兩半,為衣)上以豬心血打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參湯送下。

    南星五生丸

    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去皮。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每服二丸至五丸,不過七丸,姜湯下。

    斷癇丸

    治小兒諸癇痰盛。

    皂角(盈尺者三挺,去皮,捶碎,水三升浸,收汁濾過,瓷器內(nèi)熬成膏)白礬(枯,研細(xì),一兩半)蝎稍(炒)直僵蠶(炒)雄黃(另研)朱砂(另研)白附子(各半兩)麝香(一錢,另研)烏蛇(酒浸,取肉,焙干,二錢半)南星(濕紙裹,炮熟,一兩)赤蜈蚣(一條,酒浸炙,去頭足)上為末,用水煮半夏糊、和前項(xiàng)皂角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用生姜湯磨化,不拘時服。

    定癇丸

    治小兒五癇。

    赤腳蜈蚣(一條,去頭足,酒浸,炙)蝎稍(去毒)烏蛇肉(酒炙)白附子(生)天南星(末)丸白半夏(末,用姜汁和一宿。各二錢半)熊膽白礬(新瓦上枯。各一錢二分半)上為末,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三丸,用薄荷煎湯磨化,不拘時服。

    治小兒驚癇。

    膽星(二兩)全蝎(去毒,炒,半兩)白附子僵蠶(炒)川芎(各一兩)薄荷(半兩)上為末,粥丸,青黛為衣。每服一二丸,姜湯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