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初生

    作者: 王肯堂

    〔薛〕小兒在胎,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臟腑百骸,藉胎液以滋養(yǎng),受氣既足,自然生育,分娩之時,口含血塊,啼聲一出,隨即咽下,而毒伏于命門,遇天行時氣久熱,或飲食停滯,或外感風(fēng)寒,驚風(fēng)發(fā)熱等因,發(fā)為瘡疹。須急于未啼時,用軟帛裹指,挖去其血,用黃連、豆豉、朱蜜、甘草解之,后雖出痘,亦輕矣。

    有咽入實時腹脹嘔吐,短氣不乳者,用茯苓丸治之,但黃連性寒,若稟母氣膏粱積熱者宜服,若滋味淡薄,胎氣元弱者又不宜用,其朱砂固能解毒,恐金石鎮(zhèn)墜,不若只以牛黃分許,蜜調(diào)與吮為佳。世多用犀角解毒丸,其胎氣虛寒虛弱者,反傷脾胃生氣,甚致不育。又有嬰兒因其難產(chǎn),或冒風(fēng)寒而垂危者,切不可便斷臍帶,急烘綿絮,包抱懷中,急以胎衣置火中煨燒,更用大紙捻于臍帶上往來燎之,使暖氣入腹,須臾氣復(fù)自蘇。尤戒洗浴,恐腠理不密,元氣發(fā)泄而外邪乘之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