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心法要訣》 虛熱

    作者: 未知

    虛熱病后營衛(wèi)弱,神倦氣乏用補(bǔ)中,嘔渴竹葉石膏治,面赤尿白厥白通。

    【注】虛熱者,因小兒病后氣血虛弱,營衛(wèi)尚未調(diào)勻之故。其證神倦氣乏,宜用補(bǔ)中益氣湯治之。若兼口渴引飲而嘔者,宜用竹葉石膏湯治之。又有陰盛格陽,外浮發(fā)熱者,其面色雖赤,然小便必清白,四肢必厥逆,宜用白通湯收斂陽氣,熱退自愈。

    補(bǔ)中益氣湯(方見飧泄)

    竹葉石膏湯

    竹葉 石膏〔 (按:石膏生用為宜)〕 人參 粳米 麥冬(去心) 甘草(生) 半夏(姜制)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病后虛熱煩渴嘔,皆因氣弱胃津亡,竹葉石膏參麥草,半夏粳米共生姜。

    白通湯

    干姜 附子(制) 蔥

    水煎服。

    【方歌】虛熱原于陰格陽,真寒假熱白通湯,散寒姜附蔥白莖,厥回?zé)嵬俗匀豢怠?/p>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