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心法要訣》 脾疳

    作者: 未知

    脾疳面黃肌消瘦,身熱困倦喜睡眠,心下痞硬滿腫脹,臥冷食泥腹痛堅,頭大頸細食懶進,吐瀉煩渴便腥粘,攻積消疳肥兒治,補脾參苓白術(shù)先。

    【注】脾屬土,色黃主肌肉。故脾疳則見面黃,肌肉消瘦,身體發(fā)熱,困倦喜睡,心下痞硬,乳食懶進,睡臥喜冷,好食泥土,肚腹堅硬疼痛,頭大頸細,有時吐瀉,口干煩渴,大便腥粘之證也。宜先攻其積,用消疳理脾湯、肥兒丸主之。積退然后調(diào)理其脾,以參苓白術(shù)散主之。

    消疳理脾湯

    蕪荑 三棱 莪術(shù) 青皮(炒) 陳皮 蘆薈 檳榔 使君子肉 甘草(生) 川黃連 胡黃連 麥芽(炒) 神曲(炒)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消疳理脾用蕪荑,三棱莪術(shù)青陳皮,蘆薈檳榔使君草,川連胡連麥芽曲。

    肥兒丸

    人參(二錢半) 白術(shù)(土炒,五錢) 茯苓(三錢) 黃連(二錢) 胡黃連(五錢) 使君子肉(四錢) 神曲(炒) 麥芽(炒) 山楂肉(各三錢半) 甘草(炙,錢半) 蘆薈(煨,二錢半)

    上為末,黃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化下。

    參苓白術(shù)散

    人參(二錢) 茯苓 白術(shù)(土炒) 扁豆(炒) 薏米(炒) 山藥(炒,各五錢) 陳皮(三錢) 縮砂 桔梗(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建蓮子(去心,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老米湯調(diào)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