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諸氣喘促.上氣咳嗽.面腫.皆肺臟之本病也.加味瀉白散主之.桔梗防風各二錢.甘草一錢.地骨皮一錢二分.
兼見肝證.由中風得之.鼻流清涕.惡風喘嗽.宜發(fā)散.加減參蘇飲主之.
如久咳嗽變風疾不治.如錢氏所謂三瀉肝而肝病不退.三補肺而肺證尤虛.是也.
一小兒二歲久病嗽.時十月初.請予治之.予曰.不可治矣.父問其故.予曰.嗽者.也.四時之病.將來者進.成功者退.十月建亥.金氣已衰.木氣始生.吾觀令郎面色 白.肺之衰也.頭搖手擺.肝之風也.肺衰風生.作搐而死.果不治.
兼見心證.發(fā)熱飲水.喘嗽悶亂.此心火勝也.宜涼膈散加知母石膏主之.
久嗽不止.黃連阿膠丸 黃連赤茯苓能抑心火.肝得其清.
兼見脾證.咳則吐.此傷乳食.而喘嗽不安.宜葶藶丸.小陷胸加大黃主之.
一兒泄瀉后.病咳而喘.上氣急.予用芎蝎散.效.
一女子脾胃素弱.一日啖生棗.病腹脹而喘.其母憂甚.恐夫知食以生冷也.予曰勿憂.乃作錢氏異功散加藿香葉以去脾經之濕.紫蘇葉以去肺經之風.一大劑而脹消喘止.
一女子素有喘?。l(fā)則多痰.予用補腎地黃丸服之.或怪而問曰.喘者肺腑也.今補腎.予曰.肺生氣.腎則納而藏之.痰涎者.腎之津液所生也.哮喘吐涎.乃氣不歸元.津液無所受也.果服此丸而安.
加味瀉白散
古瀉白散.加蘇葉桔梗是也.
參蘇飲治傷風咳嗽.
古參蘇飲紫蘇葉陳皮前胡枳殼桔梗半夏茯苓干葛甘草人參木香眾藥皆等分.甘草減半.
東垣涼膈散治心肺熱.
甘草 梔子 薄荷 桔梗 連翹.乃河間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是也.
黃連阿膠丸治肺熱或咯唾血.
黃連(三錢) 赤茯苓(二錢) 阿膠(炒一錢) 上以蓮肉為末.水調膠和.眾手丸.麻子大.米飲下.
小陷胸加大黃湯治痰壅喘促.以代葶藶丸.
黃連 半夏 枳實 栝蔞(和皮用) 甜葶藶 大黃(各等分) 上銼.先以水煎栝蔞一沸.入藥煎七分.食后服.
芎蝎散治脾虛上氣喘促急.嘔吐痰涎.足脛冷者.
川芎 蓽茇(各一錢) 蝎梢(去毒三分) 半夏(酒浸一宿水洗七次焙干) 細辛(各二分)
上為極細末.熱湯調.稍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