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夜啼有數(shù)證∶有臟寒、有心熱、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熱不同,切宜詳辨。
臟寒者,陰盛于夜,至夜則陰極發(fā)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則啼止,起手又啼。外證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減當歸散。
心熱煩啼者,面紅舌赤,或舌苔白澀,無燈則啼稍息,見燈則啼愈甚,宜導(dǎo)赤散加麥冬、燈芯,甚則加川連、膽草。
神不安而啼者,睡中驚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蓋神虛驚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及吐瀉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凡夜啼見燈即止者,此為點燈習慣,乃為拗哭,實非病也。夜間切勿燃燈,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
【入方】
加味當歸散方見卷四疝證門。
導(dǎo)赤散方見卷四啼哭門。
十味安神丸治神虛驚惕,至夜則啼。
官揀參 白茯神 大杭冬 懷山藥 正龍齒( ,以上各二錢) 鏡面砂(水飛) 寒水石(水飛) 粉甘草(以上各五分) 梅花片(一分) 赤金箔(十片)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芯湯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夜啼有數(shù)證∶有臟寒、有心熱、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熱不同,切宜詳辨。
臟寒者,陰盛于夜,至夜則陰極發(fā)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則啼止,起手又啼。外證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減當歸散。
心熱煩啼者,面紅舌赤,或舌苔白澀,無燈則啼稍息,見燈則啼愈甚,宜導(dǎo)赤散加麥冬、燈芯,甚則加川連、膽草。
神不安而啼者,睡中驚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蓋神虛驚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及吐瀉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凡夜啼見燈即止者,此為點燈習慣,乃為拗哭,實非病也。夜間切勿燃燈,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
【入方】
加味當歸散方見卷四疝證門。
導(dǎo)赤散方見卷四啼哭門。
十味安神丸治神虛驚惕,至夜則啼。
官揀參 白茯神 大杭冬 懷山藥 正龍齒( ,以上各二錢) 鏡面砂(水飛) 寒水石(水飛) 粉甘草(以上各五分) 梅花片(一分) 赤金箔(十片)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芯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