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小兒疝氣腫痛,用荔枝核炒焦五錢,大茴香酒炒二錢五分,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又方,不論小兒及男婦一切疝氣,以及諸般氣痛,用荔枝核四十九個(gè)炒焦,留白陳皮九錢、生硫黃四錢,共為末,鹽水打面糊為丸綠豆大。遇痛時(shí),空心酒研送九丸,良久,再進(jìn)一服,不過三服,全安。
小兒腎腫硬痛,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三件等分,俱燒過存性研末。每服一錢,空心小茴香湯送下。
小兒疝氣痛,全蝎不拘多少,炒焦為末。每三分,小茴香煎酒送下。
小兒冷疝作痛,陰囊浮腫。川楝子去核五錢,吳茱萸二錢五分,炒研為末,酒打面糊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鹽湯化下。
小兒疝久,陰囊堅(jiān)硬如石,名為木腎。用栝蔞連皮帶子二錢,蓽茇二錢、生姜二錢、蔥白二錢,酒煎,熱服,被覆暖臥,取汗出效。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gè)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小兒疝氣腫痛,用荔枝核炒焦五錢,大茴香酒炒二錢五分,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又方,不論小兒及男婦一切疝氣,以及諸般氣痛,用荔枝核四十九個(gè)炒焦,留白陳皮九錢、生硫黃四錢,共為末,鹽水打面糊為丸綠豆大。遇痛時(shí),空心酒研送九丸,良久,再進(jìn)一服,不過三服,全安。
小兒腎腫硬痛,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三件等分,俱燒過存性研末。每服一錢,空心小茴香湯送下。
小兒疝氣痛,全蝎不拘多少,炒焦為末。每三分,小茴香煎酒送下。
小兒冷疝作痛,陰囊浮腫。川楝子去核五錢,吳茱萸二錢五分,炒研為末,酒打面糊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鹽湯化下。
小兒疝久,陰囊堅(jiān)硬如石,名為木腎。用栝蔞連皮帶子二錢,蓽茇二錢、生姜二錢、蔥白二錢,酒煎,熱服,被覆暖臥,取汗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