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狐臭第七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狐臭候∶人有血氣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氣,謂之狐臭。而此氣能染易著于人,小兒多是乳養(yǎng)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兒。

    《千金》論曰∶有臭,有為人所染臭者,天生臭者。為人所染者易治,然須三年醋敷礬石為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藥即瘥,止可敷藥時暫得一瘥耳。忌食蕓薹、五辛,治之終身不瘥。

    《千金》五香丸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煩散氣方。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兩) 香附子(二兩) 甘松香 當歸(各半兩) 檳榔(二枚)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下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體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風(fēng)人聞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人手亦香。慎五辛,下氣去臭。

    《千金》治狐臭方

    辛荑 芎 細辛 杜蘅 本(各二分)

    上五味, 咀,以酒漬之一宿,煎取汁敷之,欲敷取臨臥時,以瘥為度。

    《千金》鍛石散

    鍛石(一升半) 青木香 楓香 薰陸香 丁香(各二兩) 橘皮 陽起石(各三兩) 礬石(四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綿作篆干,粗如指長四寸,展取藥使著篆上,以絹袋盛,著腋下,先以布揩令痛,然后夾之。

    《千金》又方

    青木香 附子 白灰(各二兩) 礬石(半兩)

    上四味,為散著粉中,常粉之。(《肘后》無礬石。)

    《千金》又方

    上赤銅屑以酢和銀器中,炒極熱,以布裹熨腋下,冷復(fù)易。

    《千金》又方

    上槲葉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洗腋下,即以白苦瓠燒令煙出熏之數(shù)數(shù)作。

    《千金》又方

    辛荑 細辛 芎 青木香(各四分)

    上四味治下篩,熏竟粉之。

    《千金》又方

    上用馬齒菜一束,搗碎以蜜和作丸,以絹袋盛之,以泥紙裹濃半寸曝干,以火燒熟破取,更以少許蜜和,使熱勿令冷,先以生布揩之,夾藥腋下,藥痛久忍之不能,然后以手巾勒兩臂。

    《千金》又方(《肘后方》云∶合椒涂之)

    牛脂 胡粉(各等分)

    上二味煎令可丸,涂腋下一宿即愈。

    《千金》又方

    上以伏龍肝作泥敷之。

    《千金》又方

    上以三年苦酢和鍛石敷之。

    《千金翼》治諸腋臭方。

    鍛石(五合) 馬齒草(二兩) 礬石(三兩,燒) 甘松香(一兩)

    上四味合搗篩,先以生布揩病上,令黃汁出,拭干以散敷之,三日瘥永除。

    《千金翼》又方

    上二月社日,盜取社家糜饋一團猥地,摩腋下三七遍,擲著五道頭,勿令人知永瘥,人知即不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