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shū)》 燕口瘡第四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燕口生瘡候∶此由脾胃有客熱,熱氣熏發(fā)于口,兩吻生瘡,其瘡白色如燕子之吻,故名為燕口瘡也。

    《千金》治小兒燕口兩吻生瘡方。

    上燒發(fā)灰,和豬脂敷之。

    《千金》治燕口瘡方。

    上以白楊枯枝鐵上燒,取 及熱敷之。

    《千金》又方

    又以木履尾內(nèi) 灰中令熱,取柱兩吻,各二七遍。

    《千金》治口吻瘡方。

    上以楸白皮濕貼之,三、四度瘥。

    《千金》又方

    上取經(jīng)年葵根,欲腐者彌佳,燒作灰及熱敷之。

    《千金》又方

    上以新炊飯了甑及熱,以唇口向甑唇上熨之,二七下三兩上瘥止。

    《仙人水鑒》治乳口瘡,在口角上經(jīng)月不瘥方。

    桑葉(搗汁) 當(dāng)門(mén)子(末。各少許)

    上細(xì)研,涂之即瘥。

    陳藏器治小兒吻瘡方。

    上以桑葉細(xì)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涂之。

    《圣惠》治小兒燕口生瘡。胡粉散方

    胡粉(一分,炒令黃) 黃連(半兩,末)

    上件藥細(xì)研令勻,敷于瘡上。

    《圣惠》治小兒燕口及重舌,并生熱瘡方。

    上以柘樹(shù)根一握,洗去土,銼,水煎濃汁,去滓,更煎令稠,日三、四上涂之。

    《圣惠》又方

    上雞 黃皮燒灰,研為末。以乳汁調(diào)半錢(qián)服之,日三服。

    《圣惠》治小兒燕口及口內(nèi)生瘡方。

    上 羊髭燒灰,研為末。以臘月豬脂和,日三、四上涂之效。

    《圣惠》又方

    上黃連一兩,去須,搗、羅為末,用蜜調(diào),蒸一炊久,旋旋與兒吃。

    《嬰孺》治小兒燕口,兩吻有瘡方。

    上取雞屎白三大豆,溫酒和服,水下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