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疣目第九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疣目候∶人有附皮肉生,與肉色無異,如麥豆大,謂之疣子,即疣目也。亦有三數(shù)相聚生者,割破里狀如筋而強,亦微有血,而續(xù)復(fù)生。此多由風(fēng)邪客于皮膚,血氣變化所生,故亦有藥治之瘥者,亦有法術(shù)治之瘥者,而多生于手足也。

    《龍木論》治小兒瞼中生贅外障。此眼初患時,皆因脾胃壅毒上沖入眼瞼 之中,致令生肉。初時即小如麻米,后三五年間漸長大,摩隱瞳人,赤澀淚出,切宜鉤、割散去瘀血,后乃熨烙即較宜。服搜胃散、補肝丸,點曾青膏即瘥。(方并見本門。)

    《千金》治小兒疣目方。

    上以針及小刀子決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瘡人瘡中黃膿敷之,莫近水,三日即膿潰,根動自脫落。

    《龍木論》搜胃散方

    大黃 桔梗 元參 防風(fēng) 車前子 細(xì)辛 芒硝 黃芩(各二兩)

    上為末。水一盞,散一錢,煎五分,食后去滓服。

    《龍木論》補肝丸方

    芎 本 五味子 細(xì)辛(各一兩) 羌活 知母(各一兩半) 茺蔚子(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招牟柘率琛?/p>

    《龍木論》曾青膏方

    曾青(一兩) 龍腦 乳頭香 朱砂 琥珀 真珠(各半兩)

    上為末,水三盞,銀器內(nèi)熬一盞,入蜜半兩,再熬成膏。臨睡點之。

    《圣惠》治小兒疣目方。

    桑柴灰(四升,以湯淋取汁,入砂盆內(nèi),煎如餳入) 附子(二枚,去皮臍,生用) 砂(一分,研入) 糯米(五十粒)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煎內(nèi)調(diào)令勻。每取少許點目上即自落。兼治黑痣。

    《圣惠》又方

    桑皮(灰) 艾(灰。各三升)

    上件藥以水五升淋之,又重淋三遍,以五色帛納汁中合煎令消。點少許于疣目上,則爛脫矣。

    《圣惠》又方

    上用糯米三十粒,于濕鍛石里埋之,以爛為度。用針撥破疣目敷之,經(jīng)宿自落。

    《圣惠》又方

    上硫黃細(xì)研,以醋調(diào),涂疣目上六、七度。

    《圣惠》又方

    上松脂、柏脂搗末,以鍛石汁調(diào),點少許于疣上自落。

    《圣惠》又方

    上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上三遍。即令病患自種豆于南屋東頭第二流中,豆生四葉,以熱湯沃之瘥。

    《圣惠》又方

    上鍛石,以醋漬六、七日,取汁點疣上。小作瘡即落。

    《圣惠》又方

    上以蜘蛛絲纏疣目,即落。

    《圣惠》又方

    上以杏仁燒令黑,研膏涂之。

    《圣惠》又方

    上以牛涎數(shù)數(shù)涂疣上,自落。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