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休息痢第十

    作者: 劉昉

    《葛氏肘后》治下痢,經(jīng)時不止者,此成休息療之方。

    上取龍骨,炙令黃焦,搗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葛氏肘后》又方

    上用龍骨四兩,搗如小豆大。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餅子治一切塊癖積滯,氣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方。

    細(xì)墨(半兩,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蒙石 大戟 干漆(炒) 五靈脂 荊三棱 蓬莪術(shù) 密陀僧 陳橘皮(去白) 牡蠣(燒。各半兩) 巴豆(一兩,去皮,用濕紙三處裹燒,紙焦止) 大干棗(十四個,去核燒存性)

    白丁香 砂(研) 虻蟲(去翅、足) 斑蝥(同上。各一分)

    上同為細(xì)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捻作餅子。記以所傷物煎湯,或面湯送下一丸,須以齒嚙咽之。其積漸漸移近下,再服,再覺移下,更一丸則積自下。若尋常要宜轉(zhuǎn),只以面湯下。血積塊癖,經(jīng)血閉塞,大人、小兒久痢膿血、休息惡痢皆治之。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玉命丹治小兒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虛鳴,日漸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方。

    硫黃(研) 密陀僧 黃丹(各半兩) 寒水石 白礬(各研二兩,用新瓦餅子入五味,用鹽泥固濟(jì), 令通赤,研勻細(xì))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勻,以蒸餅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十粒,用烏梅甘草煎湯下,大小加減。忌生冷、毒物、 緬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