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shuō)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shuō)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shuō),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千金翼》治大人、小兒黃膽變成黑疸,醫(yī)所不能治方。
上用土瓜根搗,取汁一升頓服之,病當(dāng)從小便出。小兒分減服。葛氏亦治小兒四歲發(fā)黃。
《千金翼》治大人、小兒黃黑等疸方。
當(dāng)歸(三兩) 桂心(六兩) 干棗(一十七枚,去核) 麥門(mén)冬(一升,去心) 大黃(一兩) 茵陳 黃芩 黃 (一本無(wú)) 干姜 茯苓 芍藥 黃連 石膏(碎)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兒分減服。
《千金翼》赤苓散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兒方。
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切) 女萎(各六銖) 雄黃(一銖) 瓜?。ㄋ你彛?甘草(炙,二銖)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qián)匕服之。須臾當(dāng)吐,吐即愈。亦主一切黃。
小兒服半字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