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漢東王先生論∶驚、癇、忤三候,大抵略相似,皆口面青黑,嘔吐涎沫,頭項強直,手足搖動。但驚即發(fā)拳搐;癇即搐搦;忤即掣 。驚則喉中涎響;癇則口中涎出,亦涎響;忤則口吐青黃白沫。驚則雙目直視;癇則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搖;忤則眼不上插;不可得而同也。然病初治之,亦可一法。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驚、癇、忤,手足螈 ,頭項強直,狀似角弓。歸魂散方
蝎梢(一錢半,炒) 蜈蚣(赤腳者半條,炙) 水銀粉 麝腦(各一字) 花蛇肉(酒浸,炙黃色,秤一錢) 天南星(切碎,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令為末,秤半錢) 川烏頭尖(七個,生)
上為末。每服嬰孩半字或一字,二、三歲一字以上,四、五歲半錢,金銀薄荷湯調下,量兒虛實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