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附子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附片 白術 茯苓 人參 炒白芍各三錢

    治少陰病,手足寒、背惡寒、蜷臥、但欲寐、骨節(jié)痛、脈現(xiàn)微細。

    此治少陰腎臟病之法也。傷寒病,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陽腑病熱,陰臟病寒。少陰腎臟,病則陰寒。水寒克火,火滅土亡,危險極矣。

    四肢秉氣于中土。中土陽亡,則手足寒冷。陽入于陰則寐,水寒無陽,則蜷臥欲寐,而不能寐。腎主骨,腎寒則背脊惡寒。水寒土濕,木郁風生,則骨節(jié)痛。此病致死極速。

    此方用附子溫補腎陽。人參茯苓白術,補土泄?jié)?,芍藥和木息風。附子溫補腎陽,易動風木之氣。附子與芍藥并用,腎陽復而風木不動也。已現(xiàn)骨節(jié)疼痛,風已起矣。故既用附子以溫水,又用芍藥以息風也?;鹜翉投練獍玻柵c陰平,運動復圓,是以病愈。芍藥性寒,最敗腎陽。此方與附子同用,附子溫補腎陽也。風乃木氣,非風寒之風也。

    此六氣運動不圓,少陰寒水,一氣獨勝之病。病在榮衛(wèi),不速汗解。平日腎陽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則成此病?;虮碜C才現(xiàn),里證即作,則成此病。病成之初,必神色黯淡,惡寒氣微也。水寒土敗,陽微氣少,故脈微細。腎陽亡,故腎水寒。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