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石膽

    「釋名」亦名膽礬、黑石、君石、畢石、銅勒、立制石。

    「氣味」酸、辛、寒、有毒。

    「主治」

    1、風痰。用石膽粉一錢,溫醋湯調(diào)服。痰涎吐出即愈。小兒用量酌減。

    2、喉痹喉風。用石膽二錢半、白僵蠶(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次取少許吹喉,痰涎吐盡,風痹自愈。此方名“二圣散”。

    3、口舌生瘡。用石膽半兩,放在鍋內(nèi)煅紅,露一夜,研細。每次取少許搽瘡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數(shù)次,病愈。

    4、走馬牙疳。用紅棗一個,去核,填入石膽,包在紙內(nèi),煅紅。等全冷后,研細敷牙,使涎外出。

    5、赤白癜風。用石膽、牡蠣各半兩,共研為末,調(diào)醋涂搽。

    6、甲疽腫痛(按:甲疽是趾甲與肉間的腫痛,常潰爛流膿)。用石膽一兩燒至煙盡,研末敷患處。幾次即愈。

    7、痔瘡熱腫。用石膽煅后研細,蜜水調(diào)勻搽瘡上。

    8、鳳眼赤爛。用膽礬三錢,燒過,研細,泡熱水中每天洗眼。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