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蛔蟲九蟲之數(shù)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過多胃虛蟲動令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有青筋火煨使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于臨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是于月初四五間五更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以和胃溫平藥一兩日調(diào)理之不可多也凡蟲在人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下旬用藥即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肩而行下旬生者后隨之貓之食鼠亦然上旬食上中旬中下旬下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醫(yī)余)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蛔蟲九蟲之數(shù)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過多胃虛蟲動令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有青筋火煨使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于臨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是于月初四五間五更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以和胃溫平藥一兩日調(diào)理之不可多也凡蟲在人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下旬用藥即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肩而行下旬生者后隨之貓之食鼠亦然上旬食上中旬中下旬下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醫(yī)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