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釋名」赤黍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jié)距,一稃二米名痞。
「氣味」黍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丹黍米:甘、微寒、無毒。黍莖和根:辛、熱、有小毒。
「主治」
黍米:燒灰和油涂跌打傷,能止痛,不作瘢;嚼濃汁,涂小兒鵝口瘡,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熱,亦治泄痢鱉瘕。黍莖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腫。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釋名」赤黍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jié)距,一稃二米名痞。
「氣味」黍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丹黍米:甘、微寒、無毒。黍莖和根:辛、熱、有小毒。
「主治」
黍米:燒灰和油涂跌打傷,能止痛,不作瘢;嚼濃汁,涂小兒鵝口瘡,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熱,亦治泄痢鱉瘕。黍莖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