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熱經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張仲景等之說為經,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蘇合香丸
(見第十八)
調氣平胃散
木香烏藥白豆蔻檀香砂仁(各一錢)藿香(一錢二分)蒼術(一錢半)濃樸(姜汁炒)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六君子湯
(見第十六)
香砂四君子湯
(即四君子加砂仁、木香,見第十六)
千金返魂湯
(見第三十五)
玉樞丹
(即紫金錠。見第六十三)
華佗救中惡方
治一應忤惡鬼氣。
犀角末(五錢)辰砂(水飛過)麝香(研,各二錢五分)每服二錢,井水調下。如一時不能得此藥,用雄黃末一錢,煎桃枝葉湯調灌之。
又無雄黃,可用著身上多時遭汗衣,或貼肉襯衣。男用女,女用男。燒存性,服二錢,百沸湯調下。
又方
韭菜搗汁滴鼻中。冬月用韭根。
又方
百會穴,人中穴,足大拇指離甲一韭葉許,名鬼眼穴,及丹田、氣海諸穴,灸七壯,愈多愈妙。一二處醒,即止,不必俱灸也。以炭火烹米醋熏鼻亦妙。諸急證,宜先以牙皂末搐鼻取嚏。牙關緊者,以烏梅肉擦之自開。皆通關之法,后可進藥。
砒毒
早禾桿燒灰,新汲水淋汁,絹濾過。冷服一碗,得下利即安。新汲水調白扁豆末亦好。華佗用黑鉛磨濃水灌之。
附子、天雄、川烏、斑蝥毒
煮大小黑豆汁飲。
河豚毒
倉卒無藥,用清油多灌之,得吐愈。
巴豆毒
煮黃連汁飲。
諸藥毒
甘草、黑豆、淡竹葉等分,水一碗煎服。
刺毛蟲毒
疼痛不已,蚯蚓泥干搽。又治胡蜂叮。
郁肉漏脯毒
(郁肉,密器蓋隔宿者。漏脯,茅屋漏下沾著者)燒犬屎,酒服方寸匕。生韭汁亦好。
馬肉毒
香豉二兩,杏仁三兩,蒸一飯時,杵之。酒煎服。蘆根煮汁飲,亦良。
牛肉毒
甘草煮汁飲之,即解。
犬肉毒
心下堅,腹脹口干,發(fā)熱妄語,或洞下。杏仁一升,不去皮,熟研,以沸湯三升和取汁。
分三服。利下肉片良。
中箭死鳥獸肉毒
大豆煮汁及鹽汁,服之解。
諸魚毒
橘皮煎濃汁飲之解。蘆根煮汁亦食。
蟹毒
紫蘇煮汁飲之。蘇子亦好。
諸果毒
豬骨燒過為末,水服方寸匕,解。
諸菌毒
悶亂欲死,人糞汁飲一升。飲土漿一、二升亦良。大豆?jié)庵笾嬛?,或服吐利藥,俱可解。亦治楓樹菌毒,令人哭不止。(哭,一作笑。?/p>
野芋毒
即前方。
閉口椒毒戟入咽喉,氣欲絕,或吐白沫,身冷,用肉桂煎汁飲之。或多飲冷水,或食蒜,或飲地漿,俱良。
水莨菪葉毒
人每誤認作菜食,令人狂亂吐血。甘草煮汁飲之,即解。
芹菜毒
手背腹?jié)M痛,名蛟龍病。以芹上帶蛟蜃精耳,用硬糖二、三升煮服之,當吐如蜥蜴者。
貪食成病方
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用鹽一升,水三升,煮鹽消化。分三服,當吐出食。
諸食物毒
煮甘草薺汁飲之,通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