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按小兒初生,只要安靜,審無胎中受寒,無胎中受熱,切不可用藥以戕之,以伐生生之氣。今人每每小兒下地,多用銀花、黃連、大黃、鉤藤、甘草,取其清胎毒,小兒少生瘡癬。此說似近有理,究意皆是婆婆經。此說省城最重,不知山野鄉(xiāng)村小兒下地,大人常無藥服,何況小兒,難道皆生瘡,皆死亡了。但食乳之子,外感病多,飲食病少。設或有虛損病出,多半從母乳上來,審其陰陽之盈縮治之。食五谷之子,多半飲食,或是外感,按定病情治之。[眉批]知非氏曰:好,抽掣務中業(yè)已詳論,故不復贅。至于痘證,初發(fā)熱,以調和營衛(wèi)之氣為主,桂枝湯是也。初現點,以升解發(fā)透、出透為主,升麻葛根湯是也。痘現齊,以養(yǎng)漿為主,理中湯是也。漿足瘡熟,以收回為主,潛陽丹,封髓丹是也。此乃痘科首尾不易之法。至于壞證,如灰黑平塌不起,空殼,無膿者,真元之氣衰也。法宜回陽,白通湯,回陽飲是也。如紫紅頂焦,煩燥口臭,氣之有余,血之不足也,法宜清涼,如導赤散、涼血散、人參白虎、當歸補血湯之類。
近來痘科,一見痘點,專以解毒、升散、清涼,如赤芍、生地、連翹、枳殼、銀花、大力、黃芩、當歸、麥冬(冬原本脫,據文義補。)、花粉、荊芥之類。不知痘證,全在隨機變換,當其初發(fā)熱,氣機勃勃向外,正宜應機而助之,以發(fā)透為妙。如以上藥品,雖有升散、其中一派苦寒之品,每多阻滯向外氣機,以致痘不透發(fā),釀出許多證候,非痘之即能死人,實藥殺之也。
予每于痘出現點,只用二三味輕清之品,多見奇功,如升麻一二錢,葛根一二錢,蟲退五六個,甘草一錢。即吐,亦當服之。所謂吐者何?毒邪已壅于陽明,吐則毒邪發(fā)泄于外,故以輕清之品,助其升騰之機,使其出透。若加苦寒阻之,危亡之道也。司命者,當留意于此,方不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