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按經(jīng)來淋漓不斷一證,有元氣太虛,統(tǒng)攝失職者;有因沖任伏熱,迫血妄行者。
因元氣太弱者,或由大吐、大瀉傷中,或過服宣散、克伐,或房勞憂思過度,種種不一,皆能如此。其人起居動靜,脈息聲音,一切無神,法宜溫固,如附子理中、黃芪建中、香砂六君之類。
因沖任伏熱,熱動于中,血不能藏,其人起居動靜,脈息聲音,一切有神,法宜養(yǎng)陰清熱,如黃蓮瀉心湯,生地芩連湯之類,總要握其陰陽,方不誤事。
《串雅內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按經(jīng)來淋漓不斷一證,有元氣太虛,統(tǒng)攝失職者;有因沖任伏熱,迫血妄行者。
因元氣太弱者,或由大吐、大瀉傷中,或過服宣散、克伐,或房勞憂思過度,種種不一,皆能如此。其人起居動靜,脈息聲音,一切無神,法宜溫固,如附子理中、黃芪建中、香砂六君之類。
因沖任伏熱,熱動于中,血不能藏,其人起居動靜,脈息聲音,一切有神,法宜養(yǎng)陰清熱,如黃蓮瀉心湯,生地芩連湯之類,總要握其陰陽,方不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