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文鰩魚

    《中藥大辭典》:文鰩魚拼音注音Wén Yáo Yú別名

    鰩(《呂氏春秋》),飛魚(《本草拾遺》)。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飛魚科動物燕鰩魚。

    生境分布

    分布我國沿梅一帶。

    原形態(tài)

    體略呈長橢圓形,背部及腹部頗寬,兩側(cè)較平,至尾部漸細.體長約30厘米左右。頭頗短,背部平坦,兩側(cè)向下方傾斜,腹面狹窄。吻短。眼大,側(cè)位而高。鼻孔每側(cè)2個.口小。上下頜約等長,具圓錐狀細齒.鱗圓形,甚大,其后緣呈波狀。側(cè)線位甚低,近腹緣,其后端不達尾鰭基部。背鰭12~14。臀鰭9~10,起點約在背鰭第6鰭條下方,其后端與背鰭最末鰭條相對。胸鰭15~16,寬大而特長,平置時可達臀鰭最末鰭條,可借此滑翔于水面。腹鰭大,平置時可達臀鰭底末端。尾鰭分叉,下葉長于上葉。體背面青黑色,側(cè)下方及腹部銀白色,背鰭及臀鰭灰色,胸鰭及尾鰭淺黑色。

    常成群游泳于海洋之上層。能躍出水面,在1米左右的水面上空滑翔,滑行距離可至數(shù)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產(chǎn)卵期5~7月。

    性味

    《綱目》:"甘酸,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令易產(chǎn),臨時燒為黑末,酒下一錢匕。"

    ②《綱目》:"已狂已痔。"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文鰩魚拼音注音Wén Yáo Yú別名

    鰩、飛魚、燕魚、燕魚、燕兒魚、燕鰩、燕子魚、飛烏

    英文名flying fish出處

    出自《本草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飛魚科動物多種燕鰩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silurus agoo (Temminck et Schlegel)[Prognichthys agoo(Temminck et Schlegel)]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鱗片及內(nèi)臟,洗凈,曬干或煅炭備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暖水性上層魚類,常集群回游,可跳出水面1m左右的上空滑翔,滑行距離達數(shù)10m甚至100m以上,主食大型浮游動物如端足類、十足類及口足類等的幼體。春季魚群常由外海向近岸進行生殖回游,產(chǎn)卵期5-7月。懷卵量2.7萬-3.4萬粒,卵球形,徑1.78-2.18mm,卵膜厚,表面有絲狀物,借此附著于海藻上。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黃海、東海和南海。

    原形態(tài)

    燕鰩魚,體略呈長橢圓形,背部頗寬。兩側(cè)較平,至尾部漸細,體長30-45cm。頭較短,背平坦,兩側(cè)向內(nèi)下方傾斜,腹面狹窄。吻短,眼大,側(cè)高位,眼間隔寬??谛。舷骂M約等長,牙細,兩頜牙成狹帶狀。鰓蓋條12-14。體被大圓鱗,鱗后緣呈波狀。側(cè)線位甚低,近腹緣,側(cè)線鱗56-638/4。背鰭12-14,位于體后部,與臀鰭相對。臀鰭9-10,起點約在背鰭第6鰭條下方。胸鰭16,特別長大,可作飛翔用,平置時可達臀鰭末端。腹鰭6,長可達臀鰭基底末端,可作輔助滑翔用。尾鰭叉形,下葉長于上葉。頭、體背面青黑色,腹部銀白色,各鰭淺灰黑色。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酸;性溫

    功能主治

    催產(chǎn);止痛;解毒消腫。主難產(chǎn);胃痛;血痢腹痛;疝痛;乳瘡;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5-10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麻油調(diào)涂。

    各家論述

    1.《本草抬遺》:令易產(chǎn),臨時燒為黑末,酒下一錢匕。

    2.《綱目》:已狂已痔。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è Tiě Xiàn Jué別名豬鬃草來源藥材基源:為鐵線蕨科植物白堊鐵線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iantumgravesii Hance[A.leveillei Christ;A.gravesii Hance v......
  • 《中國藥典》:白頭翁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別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
  • 《中藥大辭典》:白頭翁花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 Huā出處《綱目》來源為毛莨科植物白頭翁的花蕾。功能主治《綱目》:“治瘧疾寒熱,白禿頭瘡?!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調(diào)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白頭翁莖葉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 Jīnɡ Yè別名白頭翁草(《圣濟總錄》)。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莖葉。功能主治治腰膝肢節(jié)風(fēng)痛,浮腫及心臟病。①《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婆婆納來源玄參科白婆婆納Veronica incana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消腫止血。主治癰癤紅腫。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白婆婆納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