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集宜》 治方

    作者: 丁毅

    方見火門治口瘡

    治口舌上生瘡連牙齦爛痛玄參升麻獨活麥門冬黃芩黃柏大黃犀角山梔子甘草前胡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治心肺積熱上攻或生口瘡或喉腫痛青黛盆硝蒲黃甘草上為末每少許吹細細咽下或用沙糖為丸每一丸噙化下

    治熱口瘡青黛蒲黃上為細末用清米泔水漱搽

    治口瘡初起黃連干姜(生等分)上用咀口內(nèi)嚼爛吐去涎水

    治口疳瘡黃丹(少)寒水石()冰片(五厘)上為細末用清米泔水漱搽

    治口瘡用紅棗不拘多少去核每個內(nèi)將明礬裝滿火存性為末搽口瘡上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升麻青皮(各五錢)黃連黃芩(酒洗各二兩)生姜生甘草檀香(各二錢)上為末蒸餅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細嚼白水送下

    治口臭去熱毒瓦斯調(diào)和臟腑雞舌香芎(各一兩)藿香甘松當歸零陵香(各三分)桂花桂心白芷(各五錢)上為末煉蜜和丸如芡實大常噙化一丸咽津

    治膽痹口苦龍膽草黃連人參知母黃芩天門冬麥門冬甘草柴胡山梔子五味子白水煎服

    治繭唇(是口唇上下一圈癢痛成瘡時繭口憩)黃柏(一兩)五倍子(二錢)密陀僧甘草(各少許)上除黃柏在外余藥同為末水調(diào)敷在黃柏上火炙三五次將黃柏切成片子臨睡貼之天明即愈

    治重舌牛黃人參大黃麝香甘草丹砂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上為末每服五分食后沸湯調(diào)下甚者加一錢

    治心脾壅熱木舌腫大玄參升麻大黃犀角甘草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白水煎

    治木舌滿口腫大壅塞白礬(飛)百草霜(各等分)上為末捻糟茄汁調(diào)若口噤挑灌之

    治同上犀角生地牡丹皮芍藥升麻甘草牛蒡子

    治舌腫懸下尺許上用冰片成片者頓于舌上三四次可即無事

    方見前治舌出血

    治舌上出血黃連黃柏芍藥山梔枳殼木香

    治心臟有熱舌上出血如涌泉升麻小薊根茜根艾葉寒水石生地黃黃連甘草白水煎服

    治舌孔中出血蒲黃當歸麥門冬小薊生地黃甘草黃連蘄艾葉白水煎服

    治舌上出血不止用陳槐花不拘多少炒香為細末干摻舌上

    治口瘡久不愈用川黃柏一塊去粗皮用蜜炙透為極細末搽瘡上

    青黛黃柏(蜜炙)甘草上為末搽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