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自制)治濕癥之總方。加減之法在后。
白術(shù)(二錢)蒼術(shù)(一錢)白茯苓(三錢)赤茯苓(三錢)陳皮(一錢)天仙藤(二錢)通水煎服。
如濕邪上受而為外濕者。加羌活獨活防己(各一錢五分)如濕自下受而為內(nèi)濕者。加木瓜淡附夏(一己生黃(各二錢)三片。淡附片二脈候濕邪之脈。必是沉遲。洪為陽水。澀乃病危。弦則木旺。細為陰衰。初病見洪。
微汗可推。久病見洪。其象非悲。陰見陽脈。治療必佳。陰見陰脈。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xué)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自制)治濕癥之總方。加減之法在后。
白術(shù)(二錢)蒼術(shù)(一錢)白茯苓(三錢)赤茯苓(三錢)陳皮(一錢)天仙藤(二錢)通水煎服。
如濕邪上受而為外濕者。加羌活獨活防己(各一錢五分)如濕自下受而為內(nèi)濕者。加木瓜淡附夏(一己生黃(各二錢)三片。淡附片二脈候濕邪之脈。必是沉遲。洪為陽水。澀乃病危。弦則木旺。細為陰衰。初病見洪。
微汗可推。久病見洪。其象非悲。陰見陽脈。治療必佳。陰見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