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簡義》 濕癥

    作者: 王清源

    濕者。不燥之謂也。其質(zhì)重。其氣濁。其體陰。其性下。有自上自下之殊。自上受者。

    霧露病。

    亦必陽或化腫脹。或化痰水。治以辛香和脾。溫暖補土為主。其脈短澀者難治。緩大者易醫(yī)。弦者木來乘土?;咚畞砦昶ⅰ?傄搜a土為主。如有邪以御邪之法佐之。自無誤治之累矣。金匱云。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fā)熱身如熏黃也。濕外盛者。陽必內(nèi)郁。濕盛故身疼。陽郁故發(fā)熱。又云。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張。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蛐貪M小便不利。

    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视蔑嫸荒茱?。則口燥煩也。又云。濕家下之。

    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又有濕兼風者。金匱云。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yī)云。此可發(fā)其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fā)其汗。汗大出。但風氣去。濕氣在。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

    又云。病者一身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蚓脗±渌乱???膳c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又有濕溫之病。頭脹耳聾。重感濕邪。濕化火。鼻血出?;蛴羞肋Q屎碛]。系濕邪阻其上竅。名曰濕溫。治以開肺解毒湯。惟濕癥最多變幻。尚宜參考古書乃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