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背為陽,腹為陰。背惡寒者,陽氣不足,陰寒氣盛故也。若風(fēng)寒在表而惡寒,則一身盡寒矣。若陽氣衰,陰氣盛,寒邪在里,口中和,無熱而背惡寒者,屬少陰也,宜溫之,附子湯主之。若陰氣微,陽氣威,熱邪陷內(nèi),口燥熱而背惡寒者,屬陽明也,宜清之,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三者均自巨惡寒也,有陰陽寒熱之不同,而于口中潤燥得之。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背為陽,腹為陰。背惡寒者,陽氣不足,陰寒氣盛故也。若風(fēng)寒在表而惡寒,則一身盡寒矣。若陽氣衰,陰氣盛,寒邪在里,口中和,無熱而背惡寒者,屬少陰也,宜溫之,附子湯主之。若陰氣微,陽氣威,熱邪陷內(nèi),口燥熱而背惡寒者,屬陽明也,宜清之,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三者均自巨惡寒也,有陰陽寒熱之不同,而于口中潤燥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