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其熱毒作者,亦無正頭,但急腫色赤而時惡寒壯熱,煩悶不安。
《極要方》療熱毒腫秘之不傳方∶皂莢刺(一握去兩頭)上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頓服之,取利,其腫如湯沃雪。
又云∶療一切熱毒腫忽發(fā)頸項胸背上即封不成膿方∶生地黃(二升)香豉(半升)芒硝(五兩)上搗令熟,以敷腫上,濃二分,日五、六付,消止。
《救急單驗方》療熱毒腫方∶取桑樹東南根下土,和水作泥餅安腫上,以艾灸之,取熱應(yīng)即止。男女并同。
《廣濟方》療熱毒腫方∶取牛脅骨燒為灰,以大酢和如泥涂上,干易。
《耆婆方》治人熱腫疼痛方∶升麻(三兩)夜干(二兩)大黃(二兩)芒硝(二兩)青木香(一兩)梔子(一兩)甘草(半兩)七味,銼,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芒硝攪令調(diào)。分三服,得下利即瘥。
《明醫(yī)雜著》(公元 1549 年)明.王綸(節(jié)齋)著。六卷。內(nèi)容為醫(yī)論、諸證、小兒證治等,此書也受朱震亨學(xué)說的影響。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其熱毒作者,亦無正頭,但急腫色赤而時惡寒壯熱,煩悶不安。
《極要方》療熱毒腫秘之不傳方∶皂莢刺(一握去兩頭)上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頓服之,取利,其腫如湯沃雪。
又云∶療一切熱毒腫忽發(fā)頸項胸背上即封不成膿方∶生地黃(二升)香豉(半升)芒硝(五兩)上搗令熟,以敷腫上,濃二分,日五、六付,消止。
《救急單驗方》療熱毒腫方∶取桑樹東南根下土,和水作泥餅安腫上,以艾灸之,取熱應(yīng)即止。男女并同。
《廣濟方》療熱毒腫方∶取牛脅骨燒為灰,以大酢和如泥涂上,干易。
《耆婆方》治人熱腫疼痛方∶升麻(三兩)夜干(二兩)大黃(二兩)芒硝(二兩)青木香(一兩)梔子(一兩)甘草(半兩)七味,銼,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芒硝攪令調(diào)。分三服,得下利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