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麥瓶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麥瓶草拼音注音Mài Pínɡ Cǎo別名

    面條菜、米瓦罐

    來源

    石竹科蠅子草屬植物麥瓶草Silene conoidea L.的全草。春夏采,洗凈曬干。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鼻衄,吐血,尿血,肺膿瘍,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4~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麥瓶草拼音注音Mài Pínɡ Cǎo別名

    凈瓶、米瓦罐(《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香爐草(《四川中藥志》),梅花瓶(《陜西中草藥》)。

    出處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麥瓶草全草。2~3月間割取,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田野、路旁、草地或麥田中。分布我國北部,中部各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密生腺毛。主根租,帶木質(zhì)。莖直立,或下部傾斜,上中部分枝較多。葉對生;基生葉略呈匙形,中上部葉披針形,先端尖,基部闊,半抱于莖。聚傘花序頂生;萼鐘狀,上部狹,基部膨大,先端5裂。裂片鉆狀披針形,萼脈30條;花瓣5,紫色,倒卵形,先端有時有微凹,基部具爪,爪有兩耳,和瓣片相連處有鱗片9枚;雄蕊10;子房長卵形,花柱3。蒴果圓卵形或圓錐形,先端5裂。種子腎形,有無數(shù)疣狀突起?;ㄆ?月。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淀粉等。

    性味

    甘微苦,涼。

    《陜西中草藥》:"味淡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和血。治虛勞咳嗽,咯血。衄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養(yǎng)陰除熱。治虛弱咳嗽。"

    ②《陜西中草藥》:"止血,調(diào)經(jīng)活血。治鼻衄,吐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灑。

    復(fù)方

    ①治癆傷吐血:麥瓶草一兩,紅棗五錢。合撈糟煮服。

    ②治婦女干血癆,有內(nèi)熱骨蒸者:麥瓶草一至三兩,燉子母雞吃。

    ③治吐血后體弱不能復(fù)原者:麥瓶草一至二兩。燉殺口肉吃。(選方出《重慶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麥瓶草拼音注音Mài Pínɡ Cǎo別名

    凈瓶、香爐草、米瓦罐、梅花瓶、面條菜、廣皮菜、瓢咀、甜甜菜、麥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紅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燈籠泡;瓶罐花

    出處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麥瓶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lene。Cnoidea L.[pleconax conoidea(L.)Sourkova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麥田中或荒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腺毛。主根圓柱細長。莖直立,節(jié)明顯而膨大.叉狀分枝?;~匙形;莖生葉對生,橢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8cm,寬5-10mm,先端鈍尖,基部漸窄,全緣?;▋尚裕?-3朵成頂生及腋生聚傘花序,花梗細長;花萼長錐形,上端窄縮,下部膨大,有30條明顯細脈,先端5齒裂;花瓣5,粉紅色,三角倒卵形,長于萼,喉部有2鱗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細長。蒴果卵形,3-6齒裂或瓣裂,包圍于長錐形宿萼中。種子腎形,有成行的瘤狀突起,以種臍為圓心,整齊排列成數(shù)層半環(huán)狀。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密生腺毛,長20-60cm。主根細長,略木質(zhì)。莖中部以上分枝較多。葉對生,基生葉略呈匙形,莖生葉披針形或矩圓形,基部闊,稍抱莖,具毛茸。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紫色或粉紅色。蒴果卵形,具宿萼。種子多數(shù),有疣狀突起。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葉粉末黃綠色。①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或稍彎曲,氣孔直軸式及不定式。②非腺毛2-5細胞,以2-3細胞者為多,長84-500μm,直徑17-60μm,壁厚,表面疣點明顯。③草酸鈣簇晶分布于葉肉細胞中,直徑31-66μm,另有少數(shù)草酸鈣方晶,直徑約7μm。④導(dǎo)管主為螺紋,可見網(wǎng)紋及孔紋導(dǎo)管,直徑8-27μm。

    歸經(jīng)

    心;肝經(jīng)

    性味

    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清熱;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吐血;衄血;虛癆咳嗽;咯血;尿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燉肉雞。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養(yǎng)陰除熱。治虛弱咳嗽。

    2.《陜西中草藥》:止血,調(diào)經(jīng)活血。治鼻衄,吐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Lónɡ Yá別名刺老牙、鵲不踏、刺老鴉、虎陽刺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和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elata(Miq.)Seem.[Dimor-phanthus elatus Miq.;Aral......
  • 拼音注音Chí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匙葉五加的莖皮或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rehderinus Harms采收和儲藏:莖皮全年均可采,秋季挖根,洗凈,趁鮮剝?nèi)「?,切段,曬干。生境分布?.....
  • 《中藥大辭典》:匙葉伽藍菜拼音注音Chí Yè Qié Lán Cài別名生川蓮(《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白背子草(《廣西植物名錄》)。出處《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匙葉伽藍菜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收。生......
  • 《中藥大辭典》:匙葉草拼音注音Chí Yè Cǎo別名海赤芍、海蘿卜、海金花、土地榆(《福建中草藥》)。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白花丹科植物補血草的根或全草。根全年可采;全草夏、秋采。生境分布生于海濱地帶。分布我國沿海各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
  • 拼音注音Chí Yè Huánɡ Yánɡ別名石黃楊、萬年青。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雀舌黃楊的根、葉或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xus bodinieri Levl.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干;葉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