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舌者,心之候也。脾之脈,起于足大指,入連于舌本。心脾有熱,熱氣隨脈《葛氏方》治卒重舌方∶末赤小豆,以苦酒涂和舌上。
又方∶烏賊魚(yú)骨,蒲黃分等末,敷舌上。
又方∶灸兩足外踝各三壯。
《千金方》治重舌方∶取蒲黃敷舌下,日三四。
又方∶灶中黃土,酒和,敷上。
《僧深方》治重舌方∶燒露蜂房,淳酒和敷喉下,立愈有驗(yàn)。
《集驗(yàn)方》治重舌方∶以鈹針刺舌下腫者,令血出。愈。勿刺大脈也。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病源論》云∶舌者,心之候也。脾之脈,起于足大指,入連于舌本。心脾有熱,熱氣隨脈《葛氏方》治卒重舌方∶末赤小豆,以苦酒涂和舌上。
又方∶烏賊魚(yú)骨,蒲黃分等末,敷舌上。
又方∶灸兩足外踝各三壯。
《千金方》治重舌方∶取蒲黃敷舌下,日三四。
又方∶灶中黃土,酒和,敷上。
《僧深方》治重舌方∶燒露蜂房,淳酒和敷喉下,立愈有驗(yàn)。
《集驗(yàn)方》治重舌方∶以鈹針刺舌下腫者,令血出。愈。勿刺大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