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心方》 治耳方第四

    作者: 日本、丹波康賴

    《病源論》云∶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腎之經也。勞傷血氣,風熱乘虛《葛氏方》耳耳中痛膿血出方∶釜月下灰吹滿耳令深入,無苦即自丸出。

    又方∶搗桂,以魚膏和塞耳,不過三四。

    又方∶桃仁熟搗,以赤裹塞耳中。(今按∶《博濟安眾方》∶杏仁炒如膏塞之。)《短劇方》治耳出膿汁散方∶礬石(三兩,燒令汁出盡)黃連(一兩)烏賊骨(一兩)上三物,搗,冶下篩如棗核大,綿裹塞耳,日二。

    又云∶耳中膿血出作耳,治之不愈,是有蟲也。治之方∶鯉魚腸一具,細銼之,以三升,合搗布裹以塞兩耳。食頃當聞痛,痛則者應有白蟲出。

    著《博濟安眾方》療耳出膿∶杏仁炒令赤,搗如膏,綿裹塞耳。

    又方∶細辛末、附子末,以蔥涕和,灌耳中。

    又方∶松脂為末,挑安耳中,再安極妙。

    又方∶石首魚腦中枕子為末,安耳中。

    《華佗方》治耳方∶雄黃,礬石分等,以綿纏箸頭拭膿,如大豆著耳中,濕者以藥敷之。

    《廣濟方》療耳膿血出方∶取車轄脂塞耳中,出膿血愈。

    《極要方》療耳出膿水方∶白礬(一分,燒令沸)白龍骨(一分)烏賊魚骨(一分)蒲黃(二分)上為散,綿裹納耳中,日夜五遍,于耳中著十日內必瘥。

    《救急單驗方》療胝耳膿血出方∶取成練白礬石如小豆納耳中,不過三,瘥。

    《錄驗方》治耳中痛膿血出菖蒲散方∶椒(二兩)當歸(二兩)姜(二兩)菖蒲(二兩)附子(二兩)凡五物,冶合下篩,綿裹塞耳孔,時時易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