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于腦,而引目系(胡計反)故也。
《養(yǎng)生方》云∶飽食仰臥,久成氣病,頭風。
又云∶飽食沐浴,作頭風。
《耆婆方》治人一切風氣風眩病三光散方∶秦膠(十二分)茯神(十二分)獨活(八分)三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依日月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病四時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四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法。
春各四分,夏各二分,秋各八分,冬各十二分。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病五臟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分兩,依四時散)五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頭中風病六時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依四時散分兩)六味,切,搗篩以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中風病,中風腳弱,風濕痹病七星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天雄山茱萸本七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濕痹腳弱,房少精八風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天雄鐘乳(研七日)八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分兩,依日月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腳弱,風濕痹弱,房少精,傷寒心痛,中惡冷病十善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天雄鐘乳(研七日)夕藥干姜十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分兩。
《千金方》治風頭眩,口目痛,耳聾大三五七散方∶天雄(三兩)細辛(三兩)山茱萸(五兩)干姜(五兩)薯蕷(七兩)防風(七兩)六味,下篩,為散漬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
又云∶小三五七散主頭風目眩方∶天雄(三兩)山茱萸(五兩)薯蕷(七兩)三味,下篩,漬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又云∶治頭風方∶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頭。
又方云∶芥子末,酢和,敷頭一周時覆之。
又方∶葶藶子煮,沐,不過三四度,愈。
又方∶菊花,獨活,草,防風,細辛,蜀椒,皂莢,桂心,杜蘅,可作湯沐及熨之。
(《《錄驗方》桃花散治風頭眩倒及身體風痹走在皮膚中方∶石南(五兩)薯蕷(四兩)黃(三兩)山茱萸(三兩)桃花(半升)菊花(半升)真朱(凡八物,合冶下篩,食竟,酒服半錢匕,日三,稍增之。
《集驗方》治風頭眩欲倒眼旋屋轉頭腦痛防風枳實湯方∶防風(三兩)枳實(三兩,炙)茯神(四兩)麻黃(四兩,去節(jié))細辛(二兩)芎(三兩)升)十一物,切,以水六升合竹瀝,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頻服兩三劑尤良。
《葛氏方》治患風頭每天陰輒發(fā)眩冒者方∶取鹽一升,以水半升和,涂頭絮巾,裹一宿。當黃汁出,愈。附子屑一合,納鹽中尤良。
又方∶以桂屑和苦酒,涂頂上。
《范汪方》治鼻孔偏塞,中有膿血。此乃是頭風所作,兼由肺疾。宜服此散方∶天雄(八分,炮)干姜(五分)薯蕷(四分)通草(六分)山茱萸(六分)天門冬(八分)凡六物,冶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稍加至二匕。
《極要方》療風頭痛,眼眩心悶,陰雨彌甚方∶防風(二兩)當歸(一兩)山茱萸(一兩)柴胡(二兩)薯蕷(二兩)雞子(二兩,去白黃上,為散,用雞子黃和散令調,酒服方寸匕,日三。
《僧深方》∶治頭風方∶吳茱萸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綿染汁,以拭發(fā)根,數(shù)用。
灸頭風方∶《千金方》云∶灸天窗穴,在上星后一寸。
灸后頂穴,在百會后一寸。
《百病針灸》云∶灸百會穴,在頂上旋毛中。
又灸前頂穴,在亞會后一寸五分。
又灸五處穴,在當兩眼入發(fā)際一寸。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于腦,而引目系(胡計反)故也。
《養(yǎng)生方》云∶飽食仰臥,久成氣病,頭風。
又云∶飽食沐浴,作頭風。
《耆婆方》治人一切風氣風眩病三光散方∶秦膠(十二分)茯神(十二分)獨活(八分)三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依日月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病四時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四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法。
春各四分,夏各二分,秋各八分,冬各十二分。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病五臟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分兩,依四時散)五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頭中風病六時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依四時散分兩)六味,切,搗篩以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中風病,中風腳弱,風濕痹病七星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天雄山茱萸本七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濕痹腳弱,房少精八風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天雄鐘乳(研七日)八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分兩,依日月散法。
又云∶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腳弱,風濕痹弱,房少精,傷寒心痛,中惡冷病十善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天雄鐘乳(研七日)夕藥干姜十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分兩。
《千金方》治風頭眩,口目痛,耳聾大三五七散方∶天雄(三兩)細辛(三兩)山茱萸(五兩)干姜(五兩)薯蕷(七兩)防風(七兩)六味,下篩,為散漬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
又云∶小三五七散主頭風目眩方∶天雄(三兩)山茱萸(五兩)薯蕷(七兩)三味,下篩,漬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又云∶治頭風方∶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頭。
又方云∶芥子末,酢和,敷頭一周時覆之。
又方∶葶藶子煮,沐,不過三四度,愈。
又方∶菊花,獨活,草,防風,細辛,蜀椒,皂莢,桂心,杜蘅,可作湯沐及熨之。
(《《錄驗方》桃花散治風頭眩倒及身體風痹走在皮膚中方∶石南(五兩)薯蕷(四兩)黃(三兩)山茱萸(三兩)桃花(半升)菊花(半升)真朱(凡八物,合冶下篩,食竟,酒服半錢匕,日三,稍增之。
《集驗方》治風頭眩欲倒眼旋屋轉頭腦痛防風枳實湯方∶防風(三兩)枳實(三兩,炙)茯神(四兩)麻黃(四兩,去節(jié))細辛(二兩)芎(三兩)升)十一物,切,以水六升合竹瀝,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頻服兩三劑尤良。
《葛氏方》治患風頭每天陰輒發(fā)眩冒者方∶取鹽一升,以水半升和,涂頭絮巾,裹一宿。當黃汁出,愈。附子屑一合,納鹽中尤良。
又方∶以桂屑和苦酒,涂頂上。
《范汪方》治鼻孔偏塞,中有膿血。此乃是頭風所作,兼由肺疾。宜服此散方∶天雄(八分,炮)干姜(五分)薯蕷(四分)通草(六分)山茱萸(六分)天門冬(八分)凡六物,冶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稍加至二匕。
《極要方》療風頭痛,眼眩心悶,陰雨彌甚方∶防風(二兩)當歸(一兩)山茱萸(一兩)柴胡(二兩)薯蕷(二兩)雞子(二兩,去白黃上,為散,用雞子黃和散令調,酒服方寸匕,日三。
《僧深方》∶治頭風方∶吳茱萸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綿染汁,以拭發(fā)根,數(shù)用。
灸頭風方∶《千金方》云∶灸天窗穴,在上星后一寸。
灸后頂穴,在百會后一寸。
《百病針灸》云∶灸百會穴,在頂上旋毛中。
又灸前頂穴,在亞會后一寸五分。
又灸五處穴,在當兩眼入發(fā)際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