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簡要方》 桑

    作者: 張宗祥

    根白皮主治。補虛。益氣。消痰殺蟲瀉肺火。行水道。利五臟。散瘀血。治五勞。六極客熱。水腫??人?。吐血。肺熱。喘滿消渴。尿多。婦人產(chǎn)后下血。血露不絕。小兒天吊驚癇。椹止渴。生津。利五臟通關節(jié)。葉除風。解肌。涼血。明目。利五臟。通關節(jié)。發(fā)汗。

    止汗。香港腳。水腫。祛一切風。散撲打損傷瘀血??人?。吐血。肺毒。風瘡。腹痛吐下。桑寄生。益血。安胎。堅筋骨。祛風。止痛。痹痛。腰痛。下血后虛。婦人內(nèi)傷。崩中胎漏。

    產(chǎn)后余疾。小兒背強。癰腫。瘡癤。金瘡。桑白皮散。桑根白皮郁李仁各一兩。赤茯苓二兩。木香防己大腹子各一兩五錢。紫蘇子木通檳榔青皮各七錢五分。每服三錢。加生姜。水煎服。治香港腳。盛發(fā)。兩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痛。上氣喘急。坐臥不得。又方。桑白皮玄參升麻旋復花赤芍杏仁甘菊花甜葶藶(炒)防風黃芩枳殼(麩炒)炙草各一兩。咀。

    每服四錢。加生姜。水煎服。治肺氣壅塞。熱毒上攻。白睛腫脹。日夜疼痛。心胸煩悶。又方。桑白皮一斤。(米泔水浸三宿。刮去黃皮銼碎。入糯米四兩焙干。)研末。每服一錢。米飲下。治咳血。又方。桑白皮四兩。密陀僧二兩。烏賊骨龍骨()枯礬各五錢。黃丹(炒)二錢五分。研末。敷治金創(chuàng)出血。定血如神。桑白皮湯。桑白皮五錢。干姜一絮。桂心五寸。大棗二十枚。黃酒一斛。煎三四沸。去滓溫分服取汗。治婦人傷丈夫頭痛嘔悶。又方。

    桑白皮木通各一兩五錢。澤瀉犀角屑黃芩茯苓玄參旋復花大黃(炒)各一兩。甘菊五錢。炙草二錢五分。研末。每服二錢匕。水煎服。治目生花翳白點。狀如棗花。又方。桑白皮二錢。

    茯苓人參麥冬葛根山藥肉桂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治咳嗽。又方。桑根白皮(切)五合。白狗肺一具。(切)甘草茯苓升麻貝母各十二分。芍藥杏仁(炒)各十分。李根白皮(切)四分。款冬花麥冬各六分。黃芩十一分。淡竹青皮八分。蜜地黃汁各一升。水一斗煎至三升。

    去滓。下杏膏地黃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手攪。至二升三合。綿濾絞汁。二三歲兒溫服一合。

    日三次。夜服一次。三合。治小兒久嗽傷肺見血。又方。桑白皮八分。甘草一錢五分薄荷桔梗川芎防風黃芩前胡柴胡蘇葉赤茯苓枳殼川貝母各八分。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治血嗽。桑皮飲。桑白皮二錢。干葛柴胡枯芩玄參各一錢。地骨皮天冬麥冬各一錢五分。甘草木通各四分。加生姜蔥白。水煎服。治皮膚痛不可按。桑枝煎。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水五斗。

    慢火煎至五升。濾去滓。熬膏。每服五勺。臨臥溫酒調(diào)下。治紫癜風。桑枝膏丸。何首烏(制)枸杞子當歸身三角胡麻菊花炭柏子仁刺蒺藜研末。桑枝熬膏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

    治肝病。桑菊飲。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甘草各八分。杏仁苦桔梗葦根各二錢。水煎。日二服。治風溫。在肺。發(fā)熱咳嗽。氣粗如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加玄參二錢。犀角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收呒犹旎ǚ?。桑寄生散。桑寄生當歸(酒浸)川芎續(xù)斷(酒浸)阿膠(蛤粉炒)香附(炒去毛)茯神白術各一錢。人參炙草各五分。加生姜。

    水煎服。治漏經(jīng)血妄行。淋漓不已。又方。桑寄生研末。每服一錢。治便血。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衛(wèi)生廳局、中醫(y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衛(wèi)生局:

    全國中醫(yī)藥特色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為指導各級衛(wèi)生、中醫(yī)藥行政管理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進一步深入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我局對各示范區(qū)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規(guī)律性經(jīng)驗和規(guī)范性做法進行提煉、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指南(試行)》?,F(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在工作中參考使用。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

    聯(lián) 系 人:嚴華國 吳 迪

    聯(lián)系電話:010-65914966 65930672(傳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陳修園
  • 作者:
  • 作者:
    陳會撰、劉瑾補輯
  • 作者:
    吳亦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