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督脈后溪穴主治歌

    作者: 吳謙

    手足拘攣戰(zhàn)掉眩,中風不語并癲癇,頭疼眼腫漣漣淚,背腰腿膝痛綿綿,項強傷寒病不解,牙齒□腫喉病難,手足麻木破傷風,盜汗后溪穴先砭。

    【注】●手足拘攣者,屈伸難也。

    ●戰(zhàn)掉者,手足顫搖不能握也。

    ●眩者,暈也。

    ●中風卒然昏仆,不能語言,癲癇不省人事,瘛瘲抽掣,頭痛及暴發(fā)火眼,熱淚常流,行痹,腿、腿、背、腰周節(jié)身疼痛,項強,傷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上下牙齒、□、齦、咽、喉腫疼,手足麻木不仁,破傷受風,寢汗等證,先砭后溪穴,開通脈道,無不愈矣(圖十八)。

更多中醫(yī)書籍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
  •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黃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