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魚尾毒

    作者: 吳謙

    【方歌】魚尾毒生后發(fā)角,在左在右淺而輕,膀胱濕熱七日潰,膿出腫消痛自寧。

    【注】此毒生于項后發(fā)際兩旁角處,由足太陽膀胱經(jīng)濕熱凝結而發(fā)。其毒或在左,或在右,皆屬輕淺。初起宜荊防敗毒散;膿將成,宜服托里排膿湯。其外治之法,同癰疽腫瘍、潰瘍諸證。

    方劑:托里排膿湯

    組成:當歸白芍(酒炒)

    人參白術(土炒)

    茯苓連翹(去心)

    金銀花浙貝母(去心,各一錢)

    生黃耆(二錢)陳皮(八分)

    肉桂(六分)桔梗(胸之上加一錢)

    牛膝(下部加八分)白芷(頂之上加五分)

    甘草(四分)

    姜一片,水三鐘,煎一鐘,食遠溫服。

    【方歌】托里排膿治潰瘡,排膿消腫實稱強,歸芍四君翹桂芷,銀耆貝桔膝陳良。

    又方:荊防敗毒散(見腦疽)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