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簡(jiǎn)要方》 昆布

    作者: 張宗祥

    主治十二種水腫面腫癭瘤結(jié)氣惡瘡功同海藻。昆布丸。昆布麥冬天冬訶黎勒各一兩木通大黃(微炒)川樸硝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桂心百合各一兩。羚羊角(屑)杏仁(麩子(微炒)射干各五錢。柴胡陳皮檳榔各二錢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夜飯后用綿裹彈子大一丸噙化。治五噎。咽喉妨塞不下食飲。又方。昆布(炙)海藻(炙)蕪荑仁(炒)蒺藜子(炒去角)檳榔各一兩五錢。枳殼(麩炒)大麻仁各二兩。訶黎勒(炒)黃木香各七錢五分。陳皮(炒)桃仁(炒)菟絲子(酒浸)各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空腹溫酒或鹽湯下。治陰疝腫大偏墜。昆布散。昆布防風(fēng)荊芥黃連(酒炒)海藻海蛤粉連翹青皮膽星貝母牛蒡子(炒)夏枯草沉香香附子撫芎黃芩。(酒炒)加薄荷。水煎服。治癭氣。

    去風(fēng)火郁滯。散痰氣壅結(jié)。痰多加南星半夏。

    石斛(產(chǎn)霍山者最良。干者名金釵石斛。力弱。通用者鮮石斛為宜。)主治生胃液。益氣。

    除虛熱。強(qiáng)陰補(bǔ)精安神。定驚。皮膚邪熱。腰腳軟弱癰疽。排膿。內(nèi)塞。

    石斛夜光丸。石斛五錢。天冬(焙)二兩。菟絲子(酒浸)七錢五分。人參茯苓各二兩。

    甘菊山藥各七錢五分。麥冬熟地各一兩。蓯蓉青葙子各五錢。枸杞子草決明杏仁各七錢五分。

    羚羊角(屑)五味子蒺藜川芎炙草黃連防風(fēng)枳殼(麩炒)烏犀角(鎊)各五錢。牛膝(酒浸)七錢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治目光不斂。神水白?;枞珈F露?;蛞?jiàn)黑花?;蛞曇粸槎?。及瞳仁內(nèi)障諸癥。石斛酒。石風(fēng)各一兩五錢。丹砂(水飛)杜仲(銼)牛膝(酒浸)五味子白茯苓山藥山茱萸萆各二兩。

    細(xì)辛一兩。天冬生姜各三兩。薏仁枸杞子各五合。咀。黃酒五斗同浸一宿。每服二三合。加至一升。須酒力相續(xù)。不可間斷。治心臟中風(fēng)。下注腰腳。及頭面游風(fēng)兼補(bǔ)虛損。石斛清胃湯。

    石斛茯苓橘皮枳殼扁豆藿香丹皮赤芍各等分。甘草減半為散。每服三四錢。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麻后熱壅嘔吐不食。石斛散。石斛人參酸棗仁茯神遠(yuǎn)志每服三四錢。桂圓湯下。治產(chǎn)后血虛驚悸。又方。石斛小草黃麥冬生地白茯苓玄參各一兩。

    炙草五錢。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加生姜五片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shí)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shí)的配方手冊(cè)。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duì)于藥物的氣味陰陽(yáng)、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